你永远不知道理发师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理发店柜台上展示的高档品牌烫发、染发、护发产品琳琅满目,瓶身标注的韩文、日文、英文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很多产品并未真正用于客人,而是作为装饰。有时,理发师推荐的“高级”产品可能只是普通产品装入名牌瓶中,或者干脆是低成本的仿制品。例如,外表上是欧莱雅、威娜、施华蔻等知名品牌包装,内里却是价格低廉的无名产品。一般顾客很难察觉到这一点。
便宜的发型师永远都没空
在理发店,你可能会看到“店长”、“副店长”、“总监”、“高级设计师”等不同头衔的理发师,他们的收费各不相同。他们通常会推荐“资深”设计师给你,而总监与非总监的技术水平可能并没有太大差别,差异主要在于客户源、剪发时间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
国家有一套理发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制度,美发师按国家标准分为五个级别,并配发职业资格证书。但在实际中,理发店往往自行其是,不会向顾客出示此类证书。
药水利润高达400%
据业内人士透露,美发行业内,将国产产品伪装成洋品牌是公开的秘密。许多药水和洗发水是从广东批发市场购入的,却被伪装成进口产品,利润通常在400%以上。有的理发店甚至公然山寨和假冒知名品牌产品,成本仅50元的产品敢标价500元售卖。即便有消费者对此提出质疑,理发店也会辩称高额费用是服务而非产品成本。
办卡消费的陷阱
美发店常鼓励顾客办卡充值,表面上看起来折扣诱人,但实际上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很难真正享受到优惠。办卡时,店家往往会提高价格后再打折,余额通常不退还。店家之所以热衷于让顾客办卡,是因为这是快速敛财的手段,强迫消费的“潜规则”。有的店家甚至用现金流扩张,快速开设多家分店,但这种扩张几乎不付出实际代价。更有甚者,卷款潜逃,转让店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高科技护发产品并不可信
美发师常推荐各种护发产品,声称能提供头发营养、柔顺、补水、去油甚至生发等功能。然而,这些产品大多是护发素和发膜等基础护理产品,质量未必比得上消费者自己购买的同类产品。虽然去理发店做头发护理是可以的,但店家利用消费者专业知识不足,夸大产品效果、使用低质产品、收取高额费用是不道德的。
理发师主要收入来自染烫
理发师可能对你不太热情,因为如果你不染发、不烫发,他们就赚不到钱。在这个行业中,理发本身盈利有限,即使是“总监”级别,从单一理发服务中能获得的利润也有限,还需与店家分成。因此,理发师的主要收入来自那些价格高昂的染发和烫发服务。理发店通常会培训员工如何推销,以提高消费额。如果顾客拒绝所有推荐,理发师可能就会希望他们尽快完成服务,以便接待下一位顾客。
不良理发师故意伤害顾客头发
有些理发师会故意伤害顾客头发,以迫使他们使用更昂贵的产品。药水应避免直接接触头皮,通过发卷和锡纸等工具作用于头发。任何药水,无论化工还是天然成分,停留头皮过长时间都会让人感到不适。有些理发师会利用这一点,向顾客施压,让他们选择更昂贵的服务。
全国连锁并非真正连锁
一些理发店可能宣称自己是全国连锁,拥有众多分店和杰出员工。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消费者通常不会深入调查理发店的背景,只是根据店铺装修和内部资料来判断,因此理发店可能会过分投资于装修,以提升消费额,而在产品和人员上的投资则相对较少。
美发行业“没有发票”
顾客在理发时很少要求开发票。实际上,即便要求开发票,店家也可能声称“没有发票”或“不开发票”。这是因为美发店收费混乱,希望逃避税务检查。一些小店铺可能根本未进行税务登记。
团购多为“幌子”
美发团购曾广受欢迎,看似提供了巨大优惠。但实际上,团购可能包含诸多限制,如不包括某些药水使用、烫染前护理等,如果顾客额外支付,造型才能完成。此外,若出现服务不满、纠纷或退款情况,理发店和团购网站可能会互相推诿,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