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以德国为例
德国人非常重视教育,这不光体现在学校教育上,也包括家庭教育。德国人认为,家庭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素质和品行的培养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既包括习惯的培养,也包括道德品质的塑造。在你接触德国朋友的时候,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而这些特质,往往来自于德国人的家庭教育。
对阅读的执着和热爱
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在柏林,每平均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在德国,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候车室,即便是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捧书阅读依然是德国人的首选。即便是年幼的儿童,也保持着阅读画本的好习惯。
德国不主张“学前教育”,但却鼓励家长陪伴孩子阅读。在德国的公共场所,包括大型活动场所,都会开辟一个安静的阅读区域,方便公众读书。
从小便懂得“契约精神”
德国有句谚语——Ein Mann, ein Wort(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德国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人不能轻易许诺,许诺后就要遵守约定,答应过的事,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
在全世界范围内,德国人“守时”的品质,都是首屈一指的。这种重视承诺的品质,就是德国文化中的“契约精神”。无论是对于家人、同事、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同样如此。
团队精神不可或缺
有过留德经历的人会发现,德国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非常强大。中国留学生往往习惯于单打独斗孤军作战,但是德国学生则不同,他们非常习惯并善于团队合作。每个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社会责任的养成
德国人的社会责任是从小便开始培养的。在德国,你不会看不到车辆横冲直撞、杂物占领走廊,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恪守社会公德,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努力不去打扰别人。每家门口都收拾得干净整齐,到了下雪的时候,邻里之间轮班扫雪,为大家开辟道路,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德国,学前教育有着不同于中国的内容。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并不会去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去学习生活技能和道德规范。幼儿园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交车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说话,甚至会对他们进行如何做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在德国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数德国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会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当然,父母的陪伴并不仅限于玩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