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简介中,借款费用被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这五个部分包括利息、折价或溢价摊销金额、辅助费用、外币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以及利息资本化金额的限额。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了解每个部分的计算方法及账务处理。
利息资本化金额基于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确定。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通过每个资产支出金额与实际占用天数的比例计算得出,而资本化率则根据专门借款的情况来确定。如果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若为多笔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方法是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除以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再乘以100%。
折价或溢价摊销金额是基于专门借款的资金筹集方式(如发行债券)可能产生的折价或溢价问题。每期应摊销的折、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进行相应调整。折、溢价的摊销方法可以选择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
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全部予以资本化。例如,发行债券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实际支付时全部予以资本化。
外币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涉及外币借款的情况。在购建固定资产期间,所发生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为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差额。这意味着,专门安排的外币借款,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汇兑差额应全部予以资本化。
利息资本化金额的限额是根据计算出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与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之间的比较确定的。准则规定,资本化的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
借款费用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将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并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单设“借款费用”明细科目来反映每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每一会计期末或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企业应根据当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进行账务处理。对于外币专门借款所发生的汇兑差额,在发生汇兑损失时,借记“在建工程—借款费用”,贷记“长期借款”等科目;发生汇兑收益时,则相反。
对于不能资本化并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应通过“财务费用”科目进行核算。在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然后根据发生额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扩展资料
所借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其借款利息等财务费用在项目投产前要记入该投资项目的建设费用,该费用是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这个借款费用就是资本化了,它是资产的组成部分。 但项目正式投产开始,其尚未归还的贷款所发生的利息等费用,则要记入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中,也就是要在利润表上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