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记账中的"计提工资"是指企业在每月未确定实际发放工资数额时,为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先将预计应发工资金额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待工资实际发放时再进行调整的过程。
具体操作如下:
1. 发生工资费用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 当工资发放时,再进行调整,例如支付社保和个人所得税部分: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同时,通过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进行支付。
计提工资的时机通常包括: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预计入已发生但未支付的费用;根据制度规定计算并提取留存或减值准备;预计应付账款可能产生损失;以及其他符合会计准则的预计事项。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资产可能的减值,一旦发现减值迹象,应及时计提减值准备。
新会计准则对于计提时间的明确性提高了,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操作随意性和行业间对比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