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当中原经历夏、商周时,这儿先后是古蜀虫氏——鱼凫氏的古国及杜宇、开明两相继王朝的领地。
战国后期,秦灭蜀(公元前329年),秦国从现在的陕北地区(上郡)迁来大批严允部落羌人,与本地人一起,修筑了一条从临邛(今邛崃县)到这儿的大道——严道。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异母弟樗里疾战功显赫,惠文王把富庶的严道封给他,并设置了严道县,治所就在今古城坪。
近年来,从古城坪严道遗址附近出土了大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有力地佐证了这里曾作为古代蜀国边陲重镇、商贸集散地,南方丝绸之路之地,曾显现出一派商贾云集、繁荣兴旺的景象。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发现有一大批造型各异的生活陶器,从制作原料、制作方法、火候特征、造型风格、生活用途等都与现今荥经砂器极其相似。从这些出土文物陶器进行考古分析,当时运输条件局限,不可能从中原、远处运输来大批型制粗糙的简单生活用品。当时古城坪为严道治所,人丁兴旺,需要的大批简单生活用具就只能有一个途径——就地取材,就地制造。由此,可以推断,荥经砂器的制作历史应该有两千多年了。
据荥经县志记载:荥经六合乡古城村多粘土,砂器生产历史悠久。据1982年考古学家从当地发掘的秦汉文物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砂器生产。清乾隆、嘉庆年间,有王氏制作砂器,代坤山、曾跃从王氏学艺制作。
荥经地区汉族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朝庭大官南巡,经过古城坪,一路上爬坡上坎,腰酸腿痛,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官员命令手下人去找开水解渴,下人接二连三的找了好几户人家,都因百姓太穷,拿不出烧开水的家什,但官兵追得紧,有一户人家情急之下,随手抠了一砣湿泥巴捏成窝窝,放在火上烧开水。当朝庭大官喝到这开水,连声说好喝、好喝。大官走后,当地人家都依照倒用泥巴做成各式各样的锅,放到柴火上烧,就烧成了现在的砂锅。就这样,荥经砂器就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民国时期,古城坪有砂锅烧制窑13座,曾由县实业所选送产品到四川省政府评比,获奖牌3枚。官府每月派人征官货,按户征收砂锅2件。当时,主要产品有敞口砂锅,坦砂锅,甑饭砂锅,烘锅、水缸、炉具、药罐等。
解放后,荥经砂锅产品种类日渐增多,主要有节煤炉、蜂窝煤炉,火锅、茶壶茶具、电炉盘、花盆、禽畜食槽等40多个品种,100多个规格。这些砂器质地古朴,抗腐蚀、耐酸碱,不起化学反应,储食物不变质,烹制食品煨、炖、煮、烧均可,能保持食物营养成份和食鲜味美。著名川菜砂锅鱼头器具用的就是荥经砂器。特别是用它熬制中药,不走药性更是一绝。
50年代初,农村集体兴办砂锅厂,统一经营。
1958年4月,县工交部门将六合乡古城村20户个体砂锅生产户组成荥经地方国营砂锅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
1962年,荥经地方国营砂锅厂被调整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更名为荥经砂器生产合作社。
1981年,荥经砂器生产合作社改为荥经县工艺砂器厂,属二轻工业系统。至此,荥经砂锅习惯称为荥经砂器。同年,荥经县砂器产品参加美国费城工艺美术产品展览。
1983年,荥经砂器获四川省二轻工业厅科技奖励项目的推广应用四等奖。同年,砂器产品金鱼盖砂锅参加全省二轻系统工艺品旅游产品评比,获优质奖。
1985年,荥经砂器运往澳门试销,并在广交会上展出,受到国内外人士普遍好评,日本客商提出批量订货的要求。
2001年至2002年,全国女排甲A联赛四川荥经赛区,组委会将荥经砂器——宝鼎作为礼品赠给四川女排;将砂器工艺茶具赠给国家女排主教练,砂器茶具带出国门,深受国际友人的欢迎,纷纷提出订货要求。
2002年4月,荥经砂器部份产品在南京全国旅交会上荣获旅游产品银奖。雅安市政府赠送南京市博物馆荥经砂器宝鼎。
2002年5月,荥经砂器参加西博会展销,产品受到省内外客商的青睐。
2004年9月,荥经砂器参加雅安市茶文化“一会一节”展销,独领风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引起众多商家的浓厚兴趣。
2013年,荥窑砂器经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开始荥经砂器的产业复兴,至2014年今,在全国各地进行大量的展出,甚至走出国门,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热烈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