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一:借招标采购之名蒙蔽过关
手段二:擅自开标、换标
手段三:标底泄露或标底不准
手段四:半招半送
手段五:度身定向招标
手段六:封锁采购信息
手段七:招标中的“亲友团”问题
手段八:询价小组人数变成了双数
手段九:邀请招标中的“人情标”
手段十:故意用错招标方式
手段十一:将邀请招标简单化
手段十二:串标
手段十三:低价竞标,高价签合同
手段十四:询标不公正
手段十五:招标文件不规范,浑水摸鱼
手段十六:设置障碍为难供应商
手段十七:招标设门槛,中标后撤销
手段十八:评标时差别待遇
手段十九:评标委员会名单泄露
手段二十:在评标定标中做手脚
手段二十一:评委会的“成员结构”不合理 手段二十二:内定中标人
手段二十三:标内损失,标外补偿
手段二十四:价格同盟
手段二十五:投标人轮流坐庄 手段二十六:该设标底却不设标底
手段二十七:标后腐败
手段二十八:合同签订一拖再拖
手段二十九:故意流标
手段三十:招标与合同履行“分家”
手段三十一:质疑函弄“丢”
手段三十二:招标过程中费用乱摊派
手段三十三:采购代理不负责任
手段三十四:供应商该质疑时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