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分数,它不仅仅是关于升学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出能够承担责任的个体,能够解决问题的个体,能够优雅生活的个体。这样的教育,会赋予孩子们健全优秀的人格,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找到幸福,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
俞敏洪曾言,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培养出一个宽厚善良、懂得感恩的孩子。而李玫瑾教授则指出,缺爱的心灵就像沙漠,心理贫困比经济贫穷更令孩子绝望。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教育态度和互动方式,会在孩子的行为、情绪和态度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贬低、拒绝、冷落、控制,都可能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胆小敏感、价值感低的境地。而一个总是处于紧张不安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其大脑可能会经常分泌皮质醇,长期下去不利于身心健康。
阿德勒认为,重要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对经历进行解读。解读的密钥就在父母身上,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战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是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许多经济条件贫困但心态乐观积极的家庭,都能养育出十分优秀的子女。正如清华学子庞众望的故事,他的母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强乐观,为他筹集学费,这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
身为父母,我们应在感叹庞众望优秀的同时,先要让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展示积极、乐观、有责任感以及有爱心的一面,源源不断地向孩子输送正能量。
消极的暗示只会让孩子活在阴影里,积极的暗示才是孩子前进的勇气。教育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引导。父母的格局、气度和胸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母亲的修养、学识和品格决定孩子飞多远。
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养出一个内心富足,人格独立、德才兼备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王道,就在于父母以责任为圆心,无限延展陪伴的广袤领域,同时深耕自省的深厚土壤。
家庭教育的基石是责任,陪伴是底色,自省是本质。父母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注重心理抚养,发现孩子的优点,注重孩子的性格养成。
父母的使命是引导孩子找到他们所热爱的事物,鼓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常思己过,善修其身”,孩子才能“勤学好问,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