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6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始分数经过加权和等值处理后,会被转化为一个标准的常模正态分数,其均值设为500分,标准差为70分。这种转换旨在提供一个更为统一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从那时起,四、六级考试不再设定及格线,考试结果以成绩报告单的形式呈现,取代了之前的合格证书。
四、六级考试的总分计算方法基于每个考生的加权处理后的原始分数,公式为:总分 = X(考生原始分数)- Mean(常模均值)/ SD(常模标准差)。这里的X代表个人成绩,Mean是常模的平均值,SD则是标准偏差,用来调整和校准分数。
常模群体最初由1987年全国部分重点大学的近万名本科生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会定期对这个常模进行修订,以确保其准确反映当前考生的水平和考试难度。首次修订计划在2006年进行,之后的修订旨在保持分数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这样的计分体制旨在更公正地评估和比较不同考生的英语能力。
扩展资料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又称CET-6,全称为“College English Test-6”)是由国家统一出题的,统一收费,统一组织考试,用来评定应试人英语能力的英语能力的全国性的考试,每年各举行两次。符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包括: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中的在校生;另外,本校已设六级考点,原则上不得跨校考试。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是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这种考试属于尺度相关常模参照性考试(criterion-related norm-referenced test),即以教学大纲为考试的依据,但同时又反映考生总体的正态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