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同,这个词起源于古代中国,原意是指在雷鸣时万物的同步响应,《礼记·曲礼》有记载:“毋剿说,毋雷同”,意为人们应独立思考,而非盲目附和。它后来演变为形容意见或行为的重复,即“随声附和”。在文学中,雷同也意味着抄袭或照搬他人的创意。
卷,古代书写的方式,通常将文字写在帛或纸上卷起保存,因此书籍以卷为单位,如卷一、第一卷、上卷等。在现代,卷也指考试中的试卷,考生在上面答题。考试中的“雷同卷”是指在评卷中发现的,同一科目试卷中考生答案惊人相似,甚至主要错误点一致,或者错误同率过高的情况。
对于雷同卷的处理非常严格,一旦被认定为作弊,抄袭者和协助者当年考试成绩会被取消。情节严重者,会在两年内禁止参加相应的人事考试。考务人员也要为雷同卷的处理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试机构和评卷专家对雷同卷的判定有严谨的科学依据,确保误差率极低,能够在大规模考试中准确识别作弊行为,不会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考生。
扩展资料
lei tong j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