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第一,要求学生熟读概念,找出概念的几个关键要素。
第二,针对不同的要素进行解释,可以采用比喻,拟人,游戏等多种方式,也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的实例进行解释。
第三,让学生口述概念,或者让学生举例说出几个属于概念范畴的例子,尤其是特殊的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四,课后反思,巩固,通过学生的课后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概念的理解与教学是心理学部分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我们平时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察中多以单选题与多选题为主,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理解知识点本身,另一方面要对知识进行识记。
现在我们从概念的含义、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以及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三部分进行学习。
1、概念的含义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
第一,名称,即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
第二,内涵,即这类事物所共有的关键特征;
第三,外延,即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例)的范围。
2、概念获得
概念获得,实质上就是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个体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1)概念形成
个体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的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
(2)概念同化:
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