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悠久的菏泽,面塑艺术有着深厚的根脉,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当时,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与郭湘云与当地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融合米塑与花供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曹州面人”,它脱离了最初的民俗功能,成为了集观赏和把玩于一身的艺术品。其艺术风格生动形象,粗犷豪放,充满乡土气息,而持久保持期也是其魅力之一。
面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穆李村的艺人们足迹遍布全国,孕育出了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和上海的赵派三大流派。其中,李派以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人为代表,独领风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民俗艺术的兴趣日益浓厚,面人作为艺术品受到更多青睐,艺人们的收入也随之增长。例如,穆绪建的徒弟穆明芳在广州的工作就显示出面人艺术的市场潜力。
穆李村作为面人艺术的发源地,目前至少有400多名艺人,他们凭借简单的工具和面团,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作品,收入可观。菏泽面人艺术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其影响力已覆盖东南亚。面塑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又不断创新发展,包括花鸟虫鱼、卡通人物、肖像塑真等多样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艺术欣赏品和旅游纪念品。
菏泽的知名面人艺术家如李芳清和穆绪建等人,他们的作品和技艺使得曹州面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尽管历经沧桑,面人艺术在菏泽依然蓬勃发展,展示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智慧。
扩展资料
捏面人,也称“面塑”。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人形象。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