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口才精彩人生才精彩的作文

admin

张丽娟

走在小学教学的道路上,一直希望自己能同学生们一同快快地成长。至始至终,我所走的每一小步都是为了向这一目标靠近些,再靠近些。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为这一理想储备力量,坚信: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那天,我在景明家园小学观摩心理咨询室和听心理讲座的时候,我深深地被龚浩老师惊人的口才惊到了,我们教师队伍里真是卧虎藏龙啊!他博古通今,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古代文学,心理学,娱乐文化等多个范畴,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感觉就是信手拈来,而他就是一个大的百科全书。

口才是教学的灵魂,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关系的最重要的桥梁。而现在,我更认为,要想成为一位有魅力的老师,不得不具有良好的口才。

(一)拥有良好的口才能够更好地让一个语文老师展示自己的风采,树立作为教师的隐形权威。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毫无口才能力的人是如何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向知识的殿堂的,当然,在此我也不否认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虽然口才不好,语言不生动,语调单一,甚至普通话也十分的不标准,但是他们眼神底下蕴藏着的全是深厚的智慧与知识,他们同样能够吸引住很多优秀的学生,从而诱发他们对某一课题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而效果也是十分的显著。但是,我个人以为,在这个还算是“群授式”教育的现代中国,这样的教师还是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的。我们放眼整个教育史,不论西方还是东方,凡是能够名留青史的著名教育家,学者等都是具有一流的口才的。像西方的先哲——苏格拉底,他是一位言传身教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和传教士,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讲述型,我们试想,如若他没有高于一般人的口才,又怎么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传下去,又怎么能以其独特的方式感染一群优秀的求知者,培养出像柏拉图等又一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创建教育的高峰呢?我们再看差不多与之同时代的中国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的人物——孔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从他口中曾吐出了多少名言警句啊。是的,他现在存留了不少语录,但是,这些语录并不是他本人撰写的,而是由他的弟子及门人所记载的,而孔子也是一代言传身教的大家,可想而知,他的口才又是多么的出奇啊,不愧是中国的至圣先师。所以,良好的口才就是自己的一张无形的自荐书,成为评价一个教师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拥有良好的口才能够更好地让一个语文老师进行知识与智慧的输出。

古语有云:“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我们不妨将它运用到教育中来,为什么会出现有货倒不出的现象呢?我想,还是因为缺少良好的口才,有了良好的口才,表达起某个观点或见解也就轻而易举了。所以说,口才相当重要,如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口才,即使自己拥有很高的才华,也无法用适当的语言将它表达得形象而生动、让别人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从而难以与学生达成意识的共鸣。乔治.奥威尔曾经说过:“思维的浅陋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粗俗而有失精准;而语言的随意凌乱,又使我们更易于产生浅薄的思想”。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活跃的气息,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将自己深刻的思想用自己精辟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更富有说服力,而经过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口才之后,思维也会随之受益。

(三)口才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教师在表达中获得进步,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与其说口才是一项教师职业技能,还不如说它是一座引起学生和老是互动的桥梁与构建和谐课堂的调味剂。据我所知,语文教师的课堂口语一般包括导语、阐释语、提问语、疏导语、过渡语、评判语、结束语等。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里较好的掌握了这些教学语言,就会对学生起到极大的诱发作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可以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引到教学内容上去,促使他们情不自禁的进入课文所表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阐释语既讲清了所要教学的感念,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得学生入情入境,得到更深一层的感悟;而提问语是老师以发问的形式唤起学生进行思维而使用的语言。好的提问是深化知识的阶梯,是触发灵感的引线,是感悟理性的窃机。疏导语起到沟通思路的作用,语文老师的疏导语要求声情并茂,与课文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学生随着老师娓娓动听的疏导去学习课文,融情融境;过渡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刚学过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的兴趣;评判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正误进行简明的准确地进行评价的语言。评判时不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其所以然。好,是好在那里。差,又是差在何处。同时,教师评判也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还要注意用语的幽默性,要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得以学习与成长;结束语是教师在一堂课快要结束时对这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和总结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使用结束语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消化、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由感性认识化为理性认识。我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够做到这些的话,就一定能够上出一节精彩的课堂来。

(四)良好的口才与教学的内容要相对应而存在。

口才与教学内容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载体。任何一方脱离另一方都不能完美地存在于一个课堂里。当今社会,科技日益进步,一些多媒体设施也逐渐进入教学课堂。一些语文老师就借助多媒体教具大大忽视了口才的重要性,全程依赖ppt,从而使得语文课堂成了无味的讲座,这无疑降低了语文课堂的生动性与活跃性,很多学生就缺乏了思维的主动性。另外,有些老师只依仗自己的口才而脱离教学内容,从而达不到原先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不管是以上所说的哪一种形式,都有所不妥,所以我觉得,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从而创造出精美的课堂。

总而言之,口才是教师的灵魂,一个语文教师的口才是他职业素质的集中体现。而拥有良好的口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师职业路途更加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