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美誉,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俗话说:千学万学学做人。就是说我们学习首先应学做人,可见,礼仪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善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礼仪教育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如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对学生而言都起到榜样作用。其中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话时要有礼貌,提问学生时要用“XX请回答,XX请坐”,遇到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说:谁愿意帮助他等等。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礼仪的的熏陶和教育。
二、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礼仪素材,渗透礼仪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教学教材中,礼仪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礼仪素材,在教学知识时,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例如在第一册教材第16页学习“高、矮”时,出示了两个小朋友护送一位眼盲的老爷爷过马路,不言而喻,可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根据“购物”教学内容,进行节约、艰苦奋斗教育;而在教学"租船"和"派车"等内容时,对学生渗透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以及见到老、幼、孕、残要主动让位的教育;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教材,完全可以找到礼仪教育的素材的。俗话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旦主体将崇高理想和眼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的兴趣是长久的,其间发挥的潜能更是不可估量的。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礼仪素材进行礼仪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
三、善于结合教学过程,渗透礼仪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礼仪素材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题目:10个学生,每两人互相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对于这道题,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解题,而是让学生先仔细读题,接着让几个学生进行示范,并说说想到了什么,从中对学生进行见面礼仪教育。另外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的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所以大家要文明合作、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