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把握演讲中的停顿,往往更能引发人的听讲欲望。所以撩动人心的演讲通常不是一气呵成的那种,而是适当地停顿、静默,然后用转折、变化来引人入胜。所以,在演讲中,不懂得适度地沉默与停顿,就无法真正了解演讲的艺术。
把握适当地停顿及静默的时间
说话时的“停顿”,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巧。有意识的停顿不仅使讲话层次分明,还能使重点突出,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适当的停顿,能前后互相照应。只有条理清楚的讲话,才具有说服力并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使别人佩服你讲话的老练和娴熟,如果不懂得适时的停顿,滔滔不绝地一直讲下去,就会使人有急促感,显不出说话者的感情和力度。
什么时候要停顿呢?当我们转换语言,承上启下,或提出重点,总结中心思想,或概括主要内容时,就需要适时地停顿,而静默的时间一般不超出十秒。特别需要停顿的地方,也以不超出一分钟为宜。
此外,如果你想表达出蕴藏在内心的激情,讲话就应该有抑扬顿挫,所以停顿不只是声音的静止,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之语,它往往配合动作手势。
如;低头沉思;双手握拳,做激动状;说到关键处,双目凝视;深深叹息,皱紧双眉做痛苦状:抬头仰望天空等等。注意做以上动作手势时,一定要自然、逼真,切莫让别人以为你故作惊人之状,故此反而失去了“停顿”所特有的效果。
拥有智慧的“沉默”
大诗人吉卜龄曾说过:“你的沉默,道出了你的心声。”在说话中聪明地运用沉默,可使沉默发挥最大的功用。一个沉默的男人,往往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显得高深莫测,学问丰富,所以这样的男人往往比那些夸夸其谈的男人更受人敬重。有人说:“当语言不能有所帮助时,应该以真挚的态度说服对方。”这就是指沉默的心灵赋有的感情,凭着这瞬间的沉默来沟通心意,胜过千言万语。
有位迟归的旅人,走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泥泞小路上,急切地想赶到温暖舒适的家里去,却不幸遇上了暴风雨,浓重的夜色漆黑如墨,倾盆大雨倾泻而下,犹如堤坝决堤的洪水泛滥,雷声怒吼好似爆炸的炸弹。闪电已击倒了路边的好几棵树,最后,在传来一阵振聋发聩的雷鸣和耀眼的闪电之后,这位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可怕景象的旅客立刻跪倒在地上,仰望着上苍,喘着气说道: “苍天啊,如果你同平时一样仁慈的话,就请你多给我些闪光,少给我一点儿雷声吧!”
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沉默比语言更有分量,就如同上面那位迟归的旅人渴求苍天给他闪光一样,有无声的语言安慰他,而不要用雷声扰乱他。因此,真实的语言并不在多,假如言语中没有适当沉默,则失去了它的深度。
由此可见,讲话以前的静默表示有深度,讲话以后的静默表示有分量,因此,不晓得沉默的艺术,也就无法真正了解演讲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