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人到心理咨询师需要面临三个转变,只有完成了这三个转变,才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第一个转变是知识结构转变。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必须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普通
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如精神病学等。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心理问题。
第二个转变是思维方式转变。掌握知识不等于就会应用知识。思维方式转变是指学习者逐渐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学会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比如学会应用行为理论来解释和分析各种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形成机制,学会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来分析各种不良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内容,学会应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童年经历对于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
第三个转变是人格转变。心理咨询师绝对不是带着专家的面具应用专业知识在帮助人,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应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和帮助人。一个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对生活充满抱怨或者消极态度的人,是不可能帮助来访者积极面对生活的。一个头脑中充满许多不合理信念的咨询师,是不可能分析出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的。因此,要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首先要获得成长。咨询师的成长就是应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最后才能以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影响来访者。
咨询师不仅仅是以自己的心理知识在帮助来访者,更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在帮助来访者。一个普通人只有在完成了这三个转变以后才能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环境
要做到上述三种转变,就需要在下述两种环境中去学习:
第一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咨询师需要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身参与实践,通过实践经验增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咨询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咨询过程中的问题。“边学习边实践”是咨询师实现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转变的最佳环境。
第二个是专家督导与同行交流的环境。没有指导的、没有交流的学习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专家督导除了可以增强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对自己的心理盲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促进自己的人格转变;同行交流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相支持的成长环境。这些积极因素可以有效促进咨询师思维方式和人格的积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