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中的偏倚,是指研究过程中从设计到实施再到分析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系统性误差和解释上的片面性。这种偏倚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尽管完全避免误差几乎不可能,但通过在临床研究的各个环节中控制和预防,可以尽量使研究结果更贴近现实。
实际上,偏倚是抽样调查固有的误差,控制偏倚通常依赖于多次抽样和预实验。然而,许多研究无法重复或预实验,因此经验在处理偏倚时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研究中的误差主要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是抽样误差,无方向性,而系统误差,即偏倚,是有方向性的,可能导致结果高于或低于真实值,如正偏倚和负偏倚。
选择偏倚在研究设计阶段尤为显著,由于对象选择不当导致研究结果偏离。信息偏倚,或称观察偏倚,源于信息收集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如测量方法问题或资料缺失。混杂偏倚则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混杂因子干扰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可能导致真实联系的歪曲。
控制偏倚的关键在于严谨的抽样方法,保证随机化;提高研究对象的参与度;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确保调查过程的一致性;对研究工作进行规范,确保调查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资料的复核工作;并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并处理混杂因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研究中的偏倚影响,提升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扩展资料
测量学中偏倚是指一切测量值对真值的偏离。包括测量仪器的不准,样本过小,试验设计不合理,分配或分组不均衡,抽样未随机,测量者有主观倾向等。医学研究中偏倚是指在临床研究中,研究结果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偏离真实情况,这种偏离我们称之为误差(error)。在不同的学科中对偏倚的解释差别不大,统指与目标有所偏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