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塞沙那坝枢纽布置

admin

塞沙那坝枢纽工程由多种关键设施构成,其中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电站和导流隧洞。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主体设计长213米,上下坡度均为1:1.3,堆石总体积达到了140万立方米。其中,面板混凝土的使用量为1.13万立方米。面板的厚度采用了0.3米加上0.002米乘以水头高度(以米为单位)的计算方式,实际平均厚度超出设计值0.125米。

溢洪道位于左岸坝肩,通过引渠与斜槽相连,其末端设置在高于河床30米的挑流鼻坎。溢洪道的边坡高度约80米,引渠侧墙紧贴堆石坝体。溢洪道的泄流量设计为每秒2000立方米。

水电站则布局在右岸,由引水建筑物、地下厂房和尾水隧洞构成,形成完整的水电发电系统。

坝体的土石结构在不同区域有所不同。中心区(3B)采用最大粒径600毫米的材料,厚度0.9米,经过10吨振动碾4次碾压。下游区(3C)的厚度为1.35米,级配范围稍宽,压实方法与(3B)区一致。上游区(2)区采用150毫米优质细石,厚度0.45米,上游区(3A)则使用筛选石料,最大粒径375毫米,厚度同样是0.45米。

上游面的面板设计从坝顶至坝脚分成了12.2米和6.1米两种宽度,靠近坝肩处采用6.1米宽度。面板施工采用滑动模板,连续养护直至水库蓄水。接缝处采用橡胶止水和铜片止水技术,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导流隧洞直径为6.55米,用于施工期间的过水控制。考虑到过水期间的防护,坝体下游面设计有36米的防护高度。然而,在1968年11月的一次洪水冲击中,坝体防护高度只有16米,导致下游面冲走填石15000立方米,单宽流量达到7立方米/秒。

为了确保坝体稳定,项目中设置了综合测量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坝体和面板的位移。初期观测显示,坝体性能良好,整体渗漏量仅0.035立方米/秒,包括地基渗流在内的坝趾总渗漏量控制得当。

扩展资料

Cethana D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