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生开学交的钱是:10条干肉。
古代学生开学时交的学费被称为“束修”,具体来说,就是十条干肉,又称肉脯。束修是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日“束修”。
束修的种类和数量,因教师的地位和学业的阶段而有所不同。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海焉。”这意味着束修在古代教育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经费来源。在一些场合,束修也被称为拜师费,可以理解为学费。除了束修,古代也有一些其他的学费形式,如谷物、丝绸等。
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塾大多招的都是贫困生,学费非常低。实在付不起学费也没关系,先上学,学费的事情,以后再说,于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会留在私塾里打工一年,以当还“贷学金”。他们留在学校都做些什么呢?有的帮助老师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相当于助教,闲时就挑水、劈柴、做饭,甚至会帮老师家带带孩了。
在此期间,学校只是不发工钱,但依旧管吃管喝管住,与其说是还学费,倒不如说是学生在以这样的方式感念师恩。
古代孩子每天学习多长时间
中国古人以地支计时,卯时是早上5:00到7:00,卯时整即早上6:00;酉时是下午5:00到7:00,酉时整即下午6:00。早上6:00到校,傍晚6:00放学,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整整12个小时。跟现在的小学生比起来,上学时间偏早,放学时间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