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是什么

admin

一、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膜和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在光镜下难以分辨,但在电镜下清晰可见。这些微绒毛使得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从而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微绒毛的直径约为0.1µm,长度根据细胞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微绒毛的胞质中含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它们的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胞质中,并与终末网(terminal web)相连。终末网是微绒毛基部胞质中的微丝网,其边缘附着于细胞侧面的中间连接处。这些微丝主要由肌动蛋白构成,而终末网中还含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缩可以使微绒毛伸长或变短。微绒毛主要分布在小肠和肾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促进吸收过程。

二、纤毛(cilium):上皮细胞胞膜和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细小指状突起,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纤毛具有节律性的定向摆动能力。一般而言,纤毛的长度在5~10µm之间,直径约为0.2µm。在电镜下,纤毛的中央可见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则有九组二联微管构成,形成“9+2”的结构。每组二联微管的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动力蛋白具有ATP酶活性,通过分解ATP来驱动动力蛋白臂与相邻二联微管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纤毛的整体运动。纤毛的协调摆动有助于将上皮表面的粘液及其携带的颗粒物质定向推送,如呼吸道上皮细胞通过纤毛的摆动将吸入的灰尘和细菌推至咽部,以便咳出。纤毛基部含有一个致密的基体(basal body),其结构与中心粒相似,基体的微管与纤毛微管相连,可能是纤毛微管形成的初始点。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其功能是通过定向摆动来清除灰尘、细菌等颗粒物质,从而净化吸入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