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钎开槽的方法主要包括绘制布局图、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拔钎及灌砂等步骤。
在进行钢钎开槽前,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确定钎探点的位置及顺序编号。这是确保开槽准确性的关键步骤。随后,按照钎探点平面布置图放线,并在孔位上钉上小木桩或撒上白灰点作为标记,以便后续操作。
就位打钎是开槽的核心步骤。将钢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另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使用大锤将钢钎垂直打入土层中。打钎时应注意锤的落距,一般为50cm,确保每次锤击的力度一致。同时,按照钎探点的顺序进行打钎,严禁从一点向四周扩散型打钎,以免遗漏或造成记录混乱。每当钢钎打入土层30cm时,需要记录一次锤击数,这些数据对于后续分析土层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地下掩埋物至关重要。
完成打钎后,接下来是拔钎步骤。通常使用撬棍或起钎器将钢钎拔出,拔出后应立即用砖块或其他材料盖好孔口,以防杂物落入。随后,将触探器或钢钎移到下一个孔位,继续进行打钎操作,直至所有钎探点完成。
最后,进行灌砂处理。在确认所有钎孔深度和记录无误后,使用砂子将钎孔灌实。灌砂时,应逐层填入并适当捣实,确保砂层密实无空隙。灌砂完成后,整理并归档所有钎探记录,这些记录将作为后续施工的重要依据。
在钢钎开槽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钢钎的直径、长度和锤重等参数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选择;打钎时应避免加力下砸或向上抛掷重锤,以免造成钢钎弯曲或损坏;记录锤击数时应准确无误,不得随意填写或篡改数据;灌砂时应确保砂层密实无空隙,以免影响地基承载力。此外,在冬雨期施工时还需采取特殊措施,如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等,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