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思想家们比较中西文化时,普遍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性格差异。严复指出,中国人接物时崇尚谦逊,而西方人则追求表达自我。陈独秀认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而东洋民族则倾向于安宁。此外,西洋人生活外向,中国人则内向;西洋人重视竞争,中国人则注重道德。这些差异的形成,无疑与中国的宗法农业社会结构和小农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
中国人的处世性格具有阴柔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贵柔:老子的哲学认为,柔弱胜过刚强。中国人像水一样,具有柔软、谦虚和蕴藏力量的素质,这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胜利。
2. 不争:中国人相信“好胜者必败”,因此避免与人争斗,以保持平和的心态。
3. 能忍:中国人在逆境或挫折面前,善于忍耐,以应对危机,这被认为是处世的重要原则。
4. 重防:中国人有强烈的防范意识,常教人防人,以避免潜在的危害。
5. 自居谦下:中国人相信“满招损,谦受益”,因此厌恶骄傲,喜好谦虚。
6. 藏锋:中国人主张收敛锋芒,含蓄不露,以保持低调。
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人内向、平和、深沉、宁静、安详的处世性格,与西方人的外向、充满张力、动感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并反过来影响了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