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又称职业特质,是指人与职业行为有关的差异性、内在的个人特点。当一个人的职业特质与职业方向相符合时,他会对职业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更持久、更能耐业选择。
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噪声
声音在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但是,使人不厌烦的、不需要的或者杂乱无章的声音却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给人带来危害。这一类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噪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度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生产性噪声源主要来自于工厂中各种辐射噪声的机械设备,如运转中的空压机、鼓风机、内燃机、电锯、电机、电铲、刨床、球磨机、空气吹扫、冲床、锻造等设备。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和器官的作用)。人耳对噪声有一定适应能力,但当噪声的强度过大,接触时间过长时,就会引起接触工人听力下降,甚至是噪声性耳聋。此外,噪声对接触工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人的健康。这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于稳态噪声环境中所致的慢性进行性内耳声损伤。
预防措施
(1)职业健康监护
在上岗前应当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工作环境中噪声8h等效声级≥85dB(A)阈值时,工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检查和岗中检查。上岗前检查是为了获得听力的基础资料,并对患者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禁止其参加加强接触噪声的工作。从事噪声作业半年内进行听力检查,发现有明显听力下降者及早调离噪声作业,以后应坚持每年定期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注意个体防护,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
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耳塞、耳罩、帽盔等个人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保护听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