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怎样培养一名优秀设计师

admin

一、素描是绘画和设计的基础:说它对,绝对没有大错,说它错,我觉得教育上会误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很多美院的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前苏联的模式基础,教授一味的追求学生注重造型、光线、细节、线条的表达,使得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滞,缺少创造性,而且有的素描课一张作业就是一周时间,甚至是一个月

回想起来真是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素描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过写实素描设计系的学生只要理解表达方式、方法就行,不必深入性的研究,想研究交给绘画专业或是雕塑专业的学生

同样是素描,我认为速写跟合适设计师学习,它是一种瞬间思维、瞬间情感的凝结,商业设计中讲究的是瞬间的灵感表现,往往决胜的秘诀就是思维性的敏捷创造出新、奇的艺术表现效果

平面设计师运用最广的就是: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

一副好的作品,一开始可能只是个符号图形,我们用速写的形式是最快的,除了我们的大脑思维,在深入推敲的时候我们会用速写的形式采用加、减、乘、除的方式来研究最合适的设计方案,至少是最合适我们的方案,没有独特之处你就不能胜出,设计应该决绝平庸的思维,这也是速练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学设计应重点把精力放在速写上

二、怎样学习设计速写:其实最终的核心是怎样才能成就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首先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吸取不同艺术门类的养分,所新兴的一门科学性的表达方式

在国外,我们看到很多著名设计师并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是同样在这个行业内取得顶尖的成果,这还不让人回想下,一定要有极强的造型基础吗?看一下国外的大师,不管是标志、包装、招贴,很多都充满着一种灵动、一种生命,让人看了发自内心的感慨,有时我们因为其构思的独特或造型的独特、色彩的运用而有一种想了解设计师思想的冲动,在此不能不说的一点是与设计师的精神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必须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在设计界一些大师的作品往往生命力极强,耐人推敲,因为他们几十年养成的一种习惯,“以智取胜”,善于运用智慧难道不是一种速写吗?任何取胜之道都可谓先于速写

速写不是一种形式,更应是一种思考方式,它是练习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想问题,去繁就简,它让我们缩短设计最终效果的时间,就象古时排兵布阵,不断的演练,才有最终的超设计结果

三、设计师必须学会品品既悟道,首先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能排斥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既然纯在就有纯在的道理,你没理解就是你这方面的欠缺,就象我们吃东西,只选喜欢的吃,这样营养容易失调

我经常和同行一起聊天的时候,我们研究过一个问题:世界上设计最严禁的标志是哪个国家的?很多人说美国、英国、日本甚至印度,哈哈什么想法都有,我认为:世界上设计最严禁的标志应该是中国,因为中国人考虑的比较多,任何一个标志都必须考虑到行业特征、人文、历史、领导的喜好、图形结构、寓意等等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许多的文化加上人多最杂,喜好外行指导内行,特别是领导的权威性,这哪个国家可以比拟的,福娃不是最好的例子

再一个问题:哪个国家的哪个标志设计得最严谨?很多人提到日本的膏药旗,并很多人同意,我说:我认为应该是中国的太极图,不论历史、不论设计思想、美感、文化传播、哲理性等都是无可挑剔的,可谓最严谨、最漂亮最有内涵的标志

设计师“品”是很重要,国外有些另类的设计非常有设计味道,它们完全没有束缚,只是一种简单的想法创造出丰富的作品,完全无章可寻,但是其作品无不让人惊叹的,形式感极强,有的形式感是很多教条设计师所不能或不敢尝试的,这就是当今美院所要研究的,你们是要培养设计师还是要培养绘画大师

当然任何成功都有成功的道理

不过学习设计的人一定要先学会品,品出味道、品出设计

四、设计创造力:设计其实就是一种革命,创造不只是一个过程,它更是一种思维的突破,很多设计师一接到案子就发觉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国内知名的美院,往往学生自命不凡,但是设计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平淡甚至平庸,难道是他们的绘画基础没打好吗?记得我们美院有位老教授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获金奖,他教我们静物水粉写生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跟你们拼素描、写实水粉的话,我绝对拼不过你们,我老了、眼花了,呵呵,但是如果拼创作你们拼不过我

”细细想想,也是

设计何尝不是一种创作,但是一下子要从基础跳跃到创作那何尝容易

年轻的设计师直接面对竞争的是些活跃在一线好几年的专业设计师,就经验、阅历、学识他们都是无法比拟的,年轻的设计师普遍缺乏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想提升创造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博览取百家之长

现在学习比以往快捷多了,除了专业书店的专业书籍外,网络是最大的知识库,学会运用网络收集资料并研究是最快捷的方式,一个人看得多自然也会得多,创造力也会比别人多

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优点、再提炼,正应验了一句:设计,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以上几点大家探讨,有交流就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