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古文经学经与经学

admin

经学,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学问,主要致力于儒家经典的阐释与解析。它以经典为研究对象,其具体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演变,最初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的失传使得“五经”成为后世研究的基础。

汉代时期,经学进一步发展,除了“六经”,《论语》被加入,成为“七经”。东汉时期,又去掉了《乐》,并添加了《孝经》,形成新的经典组合。唐代,经学的版本多样,有“九经”说,包含《易》、《书》、《诗》和“三礼”、“春秋三传”,另一种说法则加入了《论语》和《孝经》。唐文宗时期,甚至出现了“十二经”,增加了《尔雅》。

到了五代,蜀主孟昶的石刻中,将《孝经》和《尔雅》替换为《孟子》,形成了“十一经”。宋代在“十二经”基础上增添了《孟子》,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十三经”,这一版本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