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音标中,字母 "L" 的发音有两样状态。一种是当它位于音节开头或元音之前时,发成普通话的 "l" 声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齿龈边音 [l]。中国人对此发音较为熟悉,没有太大的困扰。而另一种情况是,当 "L" 在音节末尾或紧挨辅音时,它会发成软颚化的齿龈边音 [ɫ]。许多中国人可能会将这个音误听成类似"OK"中的"O"音或是轻声的"哦"音。
所谓"软颚化"(velarization)是指发音时舌后部上抬,略微收紧,舌根接近软腭。与常规的 [l] 发音不同,软颚化的 [ɫ] 会给人一种"压舌根,喉咙略微张开"的感觉。
具体而言,常规的 [l] 只需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两边的间隙流出,发音位置大致位于口腔的中前部。而当发 [ɫ] 时,舌后部需上抬、收紧,发音位置移到口腔后部接近喉咙。这与常规的 [l] 发音相比,多了舌后部的紧绷感。
当 "L" 出现在音节末尾时,若仅用舌尖用力,舌后部未紧绷,未有顺势"压舌根"的动作,则只能发出常规的 [l],与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语言中的发音相似。对于学习过这些语言的人来说,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若用通俗的话来讲,当 "L" 后面不接元音时,只需保持常规 [l] 的发音方式,让舌后部略微用力紧缩(上翘抬高)即可。
以下是一些包含 [l] 和 [ɫ] 的单词,对于发不好 [ɫ] 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单词进行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值得注意的是,在发 [ɫ] 时,口腔前部不要用力,也不要圆唇,避免带有 [oʊ] 的音质,这是许多中国人容易犯的错误。
接下来的视频中详细介绍了字母 "L" 处于音节开头与音节末时的发音区别,以及与字母 "O" 发音的差异。另外,也包含了关于英语和德语中,"L" 位于音节末的发音差异的对比。希望这些资源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英语音标中的 "L" 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