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非物质遗产指的是什么

admin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遗产的定义不断扩展,包括自然与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农村与城市遗产等。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的是物质遗产,而非物质遗产是活的遗产,侧重技能、知识的传承,是活的财富,以人为主线。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与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它代表的是情感,承载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蕴含传统文化的根源,保留形成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与破坏往往更易被忽视,如剪纸艺术、木偶、皮影表演等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观众。现代化冲击、生活方式改变导致许多传统的民族表演艺术失去生存土壤与社会环境,逐步走向消亡。

为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采取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包括建立“活的文化财产”制度、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制度、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中,教科文组织强调了申报与保护相结合的理念,申报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申报活动,鼓励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地方社区参与鉴别、保护与利用其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活动。这不仅维护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记忆,确保文化特性永存,还鼓励个人、团体、机构或组织为管理、保护、保存或利用有关的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做出贡献。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每30个国家申请加入公约后,公约即生效。届时将选举产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代表作"将过渡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与保护的紧密结合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长期保存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