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论语新视界179|“愿车马轻裘”与“乘车马,衣轻裘”

admin

关于如何对待朋友,孔子和他的弟子各有不同的朋友观。

侍,古时候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盍,何不。伐,夸耀。施,表白;劳,功劳。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淮南子·诠言训》有“功盖天下,不施其美”中的“施”,与本章的“施”意义相同,并引《礼记·祭统》注“施犹著也”,即表白的意思。“伐善”、“施劳”都是自夸自己的功劳的意思,《易》有“劳而不伐”句。自己有善行、善举,不夸张;对人有劳,自己不感到对人有施予。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家的滴水之恩,自己牢记在心;自己对别人做了什么好事,却不记在心上。

孔子说:“来,你们各自说说自己有什么志向?”

仲由(子路)总是第一个发言。

仲由(子路)说:“我啊,如果有车有马,有衣服,有皮袍子,我就和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感到可惜、遗憾。”

夫子没说话。

颜回(子渊)说:“我如果做了善事,我不会到处夸耀;自己给予了别人好处,也不向人表白。”

孔子还没说话。

仲由(子路)对孔子说:“弟子愿意听听先生的志向。”

孔子说:“让天下的老年人得到安抚,朋友们能够互相信任,年轻人能够得到关怀,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师徒三人的三个志向,层次越来越高,境界也越来越高。

关于“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钱穆《论语新解》句读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并且说,“此处误多一轻字,当作车马衣裘”。笔者认为,此处恰多了一个“衣”字。在《雍也》篇第4章,公西赤(子华)使于齐,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此处“衣”作动词用,读yì,“轻裘”则是一个名词。古代的服装,“上曰衣,下曰裳”(《说文解字》)。因此,这一句话句读为“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较为合适。如果按照钱穆的说法,参考“乘肥马,衣轻裘”句式,将上句句读为“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也未尝不可。

《礼记·坊记》记载孔子的话说:“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广孝也。’”意思是,对于父亲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乘他的车子,但不可以穿他的衣服。君子这样做,就是把对父亲的孝道扩展到父亲的同辈,乃至广传天下。为什么呢?因为即使父亲的朋友地位与自己相当,可以乘坐他的车子,因为同乘车子,身体离得较远,而衣服贴身,不可用。这是以尊父之心待父亲之友。

因此,对于车马、衣服问题,那个时候也是有讲究的。朋友之间可以相互使用车马衣服,但是与长辈之间,就不能穿长辈的衣服。

孔子一直强调做人要谦虚,还特别举了孟之反(《论语·雍也》6.15)作为例子,教育他的学生。仲由(子路)个性张扬,好伐善,而颜回(子渊)则是谦虚的人。

人总是这样,学问越大,境界越高,越是谦虚。这是一种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