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你们要的《金匮要略》重点词汇来了,记住它可以事半功倍(上)

admin

金匮名词解释

1.客气邪风: 外至为客,不正为邪。从外而来的的反常气候侵犯人体可以引起疾病的发生,此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2.未至而至: 第一个“至”指时令,第二个“至”指气候。“未至而至”指(雨水)时令未到而(温热)气候已到,是气候太过(阳旺)。

3.五邪中人: 指病因,即风、寒、湿、雾、饮食5种病邪侵入人体。

4.治未病: 广义的治未病指未病防病;既病早治;已病防传。狭义治未病是指治未病的脏腑,防止疾病的传变。

5.实脾: 即调补脾脏之意,有调脾、健脾之说。总意是通过调补脾脏可以抵抗肝邪的侵袭。

6.下利清谷: 下利,痢疾与泻泄的统称。清谷,完谷不化。下利清谷,指泻下粪便清稀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此因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运化失司所致饥祥。

7.清便自调: “清”同“圊”,这里做动词用,清便自调,指大便已恢复正常。

8.中暍: 即伤暑。是夏日感受暑热之邪,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

9.百脉一宗: 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宗,本也;百脉一宗,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即同归心肺所主为一宗。此亦是百合病的病机,即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

10.声喝: 即说话声音嘶哑,为湿热虫毒腐蚀咽喉所致,治以甘草泻心汤清热燥湿,和中解毒。

金匮知识点

1.《金匮要略方论》系东汉著名医家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悉备的诊治杂病的专著。

2. 东汉末年,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西晋王叔和整理《伤寒论》十卷,杂病部分未见;北宋王洙发现 《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林亿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3.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4.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5.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6.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7.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烂者搏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8.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9.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10. 狐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请注意,以上内容在转写过程中,对语句结构进行了调整,以提升内容质量及条理性,但并未改变原文所表达的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