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红字有可能是该项材料当时入库没下账或是出库下错账了,建议你找以前的往来记录看一下。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红字的,你可以看看你有没有出现以下的情况:
1、外购存货已经入库,由于发票未到或者货款未付等原因,因而没有按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办理验收入账手续,但由于销售或耗用导致存货已经发出,因此使得存货账面产生未进先出而形成负数数量和负数余额。
2、存货已经销售,但由于赊账购入货款尚未支付以及没有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导致先销后进,从而使存货在会计结账期间出现负数结存数量和负数余额。这种情形在存货赊购赊销或者存货直达销售的企业比较常见。
3、存货已经升溢,由于没有及时盘点和账务处理,因而导致实际发出的数量超过验收入库的收入数量,由于出大于进,从而使得账面存货结存的数量和余额都是负数。
4、多转存货发出成本,违背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使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与金额明显不吻合,可能产生两种情形:一种是结存数量为零,余额是负数;另一种是结存数量为蓝字,余额是负数。
5、会计人员为调节利润或者算账记账差错,导致存货多转发出数量和少转发出成本,从而使期末存货账结存数量为负数,而余额为蓝字。
此外,由于供货方多发货,存货品种串户,存货已报废又销售,材料成本差异、产品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分摊不正确等原因,同样会使存货产生负数余额现象。
拓展资料:
库存商品累计借方余额出现负数可能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库存商品入库或出库时账登错了。
第二种,已经入库的库存商品没有登账。
库存商品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生产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核算,产成品的入库和出库,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期(月)末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其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农产品”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成本”等科目。
产品种类较多的,也可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可以单独设置“产品成本差异”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产品日常核算的,发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对外销售产成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产品还应结转产品成本差异,将发出产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购入商品采用进价核算的,在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进价,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途物资”等科目。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进价,借记本科目,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
购入商品采用售价核算的,在商品到达验收入库后,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在途物资”等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本科目,按委托加工商品的账面余额,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对外销售商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时。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进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采用售价核算的,还应结转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