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内部控制的含义是什么呢

admin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达成其业务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证经营策略的有效执行,以及提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与效果,而在组织内部实施的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和。管理上,它是一个组织自我免疫与自我检查的整合管理系统,旨在提供对市场的外部需求和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双重支持,加强信息流通,优化内部结构,强化管理与监督,以及优化企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1.2 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地划分内部控制系统,是构建内控体系的关键。内部控制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这些要素的设置是在综合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发展趋势,以及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后决定的。

1.2.1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设立内部审计机制;塑造企业文化;制定人力资源政策等。

1.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前提是设定目标。企业需要识别和分析内外部风险,关注信息,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内控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并依据业务发展阶段和运营情况调整战略。

1.2.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应根据内控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并据此制定相应策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进行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务保护、预算和运营分析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控制,以降低风险至最低。

1.2.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基础。企业需明确、全面地收集内外部信息,并关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关键环节,以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系统安全。通过制定措施,建立机制,确保信息传递、沟通和共享的顺畅,使内部控制更加有效。

1.2.5 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通过日常和专项监督,依据内部管理经验、理论和规章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企业应制定内控缺陷认定方法和处理准则,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企业还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控检查,进行自我评价,并出具书面报告。整个过程应做好资料留存,确保内控过程可追溯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