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 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学生”这一个名词,就广义的解释,凡生者都应学,就是凡生者都是学生;然狭义的言之,只为那青年在预储能力以为将来一生所用的人所专有。既然如此,那未所谓“学生”的,更应如何去为学,不是一件极重要的问题吗?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