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如下: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来培养官更和知识分子。
扩展资料:
学校(英语: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
学校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2万所,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拥有校舍建筑面积总量达32.6亿平方米。
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比上年增加0.70万所,增长1.33%;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9亿人,比上年增加674.48万人,增长2.39%;专任教师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
教育来源:
最初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人们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逐渐增加,有些人就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脑力活动;同时语言文字也在丰富和发展。
这样,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便逐渐孕育产生了。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教育活动进入一个自觉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