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电视清晰度已经到了4K、8K,下一步会不会到16K、32K

admin

我2004年开始玩1080P,目前手头上包括1080和2160的资源是337600G多点。2004年为了玩高清,花了700多买了当时第一个杀到700以内的三星552DVD刻录机,开始了我的REMUX分割光盘之旅,买的三菱樱花,五彩樱花,五彩威宝刻录盘超过6000张,仅分割的电影remux就有4300多张,几乎那时候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了这个上面,后来,大容量硬盘考试普及,320G开始一步步到500G,当我拥有第20块超过500g的硬盘的时候,事实告诉我,高清还没普及,那是2008年。大家还在为1.7G左右的RMVB资源的清晰度津津乐道。奥运会是1080i转播的,但是也没有多少人看到高清的吧。印象中2010年开始,大家才对高清有了解吧,这是在央视成立了好几个高清频道以后才有的。其实这些电视节目都是1080i逐行扫描。2010年我在chd上下载了第一个4k视频,不是H265压缩的,是源码的蜘蛛侠3,792G记得2013年后才有从264上升级的265压缩协议,才使得4K的容量从3位数的大小减到60G左右。然后视频网站的升级带领大家进入所谓的1080P时代也是2015年以后了,那些所谓的4k都是假的。原盘的4k都是m2ts的,用mkvgui重编码,去掉了牛逼的dts-x或者truehdatmos,把码率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才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视频网站上的片子。虽然4k,8k电视机发展相当快,但是片源是个大问题,网络片源你就别指望了大多数都是假的,内站的真资源,硬盘也吃不消,试想一下,现在性价比比较高的8T硬盘,一个1200不到,可以存大概120个4k原盘,民用最大到12T有多少人会去买?普及一说,还早的很。

受限于多方面的因素,高清电视从上市到普及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当年1080p电视从开始到普及也用了五六年的时间,而4K电视从2014年-2015年开始大规模上市后,直到今天4K电视的用户渗透率最多只有40%左右,距离真正普及还有很远的距离。

电视作为人们客厅使用的大型家电,主流尺寸从十多年前的40寸左右一直发展到现在的50寸以上,对于这个尺寸的电视而言,1080P分辨率还是远远称不上细腻,因为你即使面对办公桌前的24寸1080p显示器都可以明显的看到颗粒感,更别说40寸以上的电视了。然而在电视分辨率进化到4K以后,相比1080p提高了四倍,这个清晰度可以说已经让人比较满意了,至少对于主流40-60寸电视的用户来看,4K电视已经几乎清晰到极致。

当然,受限于电视节目和网络带宽,国内4K电视除了观看专门下载的4K影视资源以外还无用武之地,而且网络上的4K资源也远远称不上丰富,也就是说现在硬件到位了,但是内容上还欠缺很多,这也是4K电视普及速度不如预期的一大原因,真正影响4K电视普及的一大关键在于现有的1080p电视的更新换代,预计4K电视能像1080p电视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也得是2020年以后的事。

4K完了就是8K,而且8K在技术指标上相比4K是全方位的提升,如果在未来60寸乃至更大的电视上8K分辨率就能展现出优势,只是目前8K电视的成本和生产难度偏高,没有个十年难以进入主流用户的家中,至于16K乃至32K,我认为到了那个时代电视的显示原理会发生质的变化了,不会再有传统分辨率的说法了。

2K1080P大约200万像素,目前电影摄像机很多还是这个分辨率。不过主流的大电影公司已经逐步开始用4K摄像机拍摄电影。大家的争论集中在存储,其实普马更高规格的8K最难的还是在摄制(主要是后期编辑)。8K达到3200万像素,相比较我们经过H.265压缩编码的消费端视频来说,电影母带的视频容量还要大得多。如果不是H.265代替H.264的话,现在的消费端UHD蓝光原盘都要差不多200G,想象一下,把几百上千小时的视频剪辑成2小时,对电脑剪辑平台的要求有多高。特别如李安120帧+4K+3D这种片子,其制作难度无法想象。至于16K,那要1亿多像素,暂没有展望的空间。

小云认为视频清晰度从720p到1080p,再到2K、4K甚至8K,从消费类电子到专业显示,从移动端到大屏幕,新旧更迭、此消彼长, 人们一直追求的是看的更远、看得更清晰 ,不然也不会发明天文望远镜了。但是也有专家称, 8K分辨率已经是人眼辨别的极限,再大的分辨率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分辨率的提升所带来的对周边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也难以达到。

视频分辨率是用于度量图像内像素多少的一个参数。 我们常见的视频分辨率包括720P、1080P、2K、4K、8K,甚至10k、16K、32k等。

例如:索尼在东京以南横滨的资生堂门店前,安装了一块宽达63英尺(19.2米)的16K屏幕。

日本横滨资生堂前的16k大屏

例如:麦迪逊广场花园集团(Madison Square Garden group),在伦敦东区准备建设一个新的音乐和 娱乐 场所大屏幕。如果MSG Sphere的计划在今年下半年能得到伦敦市长的批准,那么它将是“世界上最大和分辨率最高的LED屏幕”,这块屏幕的分辨率达到了32K。 艺术家对新舞台的想象

未来16k、32k更加清晰的视频分辨率的价值在于将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 超高清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依托16k、32k视频显示器开展的视屏会议。意味着人们能更好的使用高清视频通信进行协作办公。

基于在线的视频协作,企业等组织机构能实时、高效的沟通,打破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上司与部下之间的壁垒,构筑人与人之间的 情感 ,推动组织内部发自内心地相互认同、尊重,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应邀回答问题。

电视的清晰度已经到了4K、8K,但是也就是基本这样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再向下一代演进了。

想推动消费升级的是电视机厂家,但是他们往往都没有制作节目的能力,在最开始4K电视出来的时候,节目就成了制约用户购买4K电视最大的问题。

有了屠龙刀,满世界却找不到龙还是比较尴尬的。

正是不断的带宽增加,才能满足4K节目传输的带宽。按照现在的H.265的压缩比,大概需要40M的带宽才可以传输4K节目。

而现在广电系在5G时代,开始打算用4K/8K的高清视频节目来打开自己的运营商之路,在这个大背景下,广电系将慢慢提供4K,未来会提供8K的节目,也可以推进8K电视的产业链。

不过,后续的应用暂时也没有看到,5G时代4K/8K节目也就差不多了,没有需求,16K的电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了。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在5G时代,将是4K/8K全面推广的时代,后续的16K,暂时还没有看到有出现的时间点,8K电视也差不多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

屏幕尺寸跟分辨率成比例增加,8K应该是用在七十五以上尺寸才有点意义。七十五以下讲什么8K都没有意义,人眼分辨也有极限的,现在我们用的4K在40吋以下也没什么用,32的也很少2k的1080P的。如果说要什么16K,32k肯定屏在150-200吋,那需要多大房子才能放得下。建议理性对待,不要被厂家的营销忽悠数字,买合理的适合自己用的才是王道。目前中国的房价及住房条件,以及整个显示产业的成熟度来说家用4K是最成熟的了。

当年初看psp的画质就已经觉得惊为天人了,之后苹果的Retina屏幕直接就颠覆了我的认知。再后来索尼的4k手机,已经达到便携设备的分辨率极限了。

只是这一代代的提高,我反而越来越没有激情去追求了。以前我用800×600的显示器玩红警2,满屏幕的颗粒,但是可以一玩一下午,天启,飞艇,光棱,谭雅,乐此不疲。也曾用1024×768的显示器玩最低特效的魔兽世界,那时候最想体验一下特效全开的魔兽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美丽世界?很想看看纳格兰最美的草原和地狱火半岛的天空。

现在坐在电脑前,唯一还有时间玩的只剩lol和绝地求生了,虽然开着极致的特效,用着很好的外设,但是我得到的快乐一分都没有增加,也再不能让我体验到那一个夏日抱着西瓜畅玩毁灭战士与雷电2的午后了。

其实电视这个16k,32k研发不是问题,主要问题是什么,网络传输速度和硬盘存储大小。

一部蓝光高清720p的电影一般都是10个g左右,1080p蓝光都在30-40g。2k,4k都不想说了。哪家能够承受这种传输速度?等到ipv6协议正式商用时候,基本上我们看的电影都会成为2k以上的分辨率了

说实话,电视清晰度到了4K已经足够,清晰度太高未必对我们欣赏影视有好处,有些演员,在480、720下看上去尚可,到了1080和4K就原形毕露,之前的好感荡然无存了。窃以为,绝大多数演员是不希望电视的清晰度整的那么高的,作为观众,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当然,用于科学研究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