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什么叫抗核抗体(ANA)

admin

抗核抗体(ANA)概念强调了细胞核的重要性,因其内包含DNA、RNA、碱性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蛋白酶等复杂化学组成。传统理解ANA为抗细胞核内成分的抗体,但实际应指对核内具有抗原性的蛋白质分子及其复合物的总称。这表明ANA不仅针对核内成分,对与核内成分相似的物质产生的抗体也包括在内。随着技术进步,对ANA的理解已扩大,包括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某些抗原在核仁和胞浆内含量比核质内更为丰富。

1948年Hargraves发现的LE细胞奠定了ANA的基础,LE因子是一种抗DNA-组蛋白复合物的抗体,现已采用抗DNP抗体测定取代LE细胞检查。常规检测ANA方法使用鼠肝或鼠肾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然而,某些抗原在胞浆内比核内含量多,导致鼠肝或鼠肾检测呈阴性。为此,国外使用核质丰富的Hep-2细胞作为底物提高了ANA检测的阳性率。对于ANA阳性的标本,需排除实验过程中血清洗脱不尽或抗人免疫球蛋白浓度过高导致的假阳性,强调待测血清标本的稀释。低滴度的ANA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及正常人中亦可见,未加稀释的正常人血清可有约三分之一的呈阳性ANA反应。

ANA的荧光染色型别有五种:均质型、斑点型、核仁型、核周(核膜)型及着丝点型。均质型与抗组蛋白抗体和抗DNA抗体有关;斑点型多与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有关;核仁型仅核仁染色,与4-6sRNA抗体有关,在硬皮病中较为常见;核周(核膜)型荧光包绕在核膜周围,多与抗双链DNA抗体有关;着丝点型为分裂时相的Hep-2细胞为底物出现的依着丝点散在排列的特殊点状圆形,与斑点型的区别在于前者核膜已消失。荧光染色核型随血清稀释的改变而变化,如均质型的ANAs在血清稀释后可能出现斑点型和核周型。识别不同类型的ANA对于了解其临床意义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