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输需求的广泛性
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离不开人和物的空间位移,这产生了运输需求。这种需求无处不在,贯穿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个角落。虽然部分位移可以由个人或生产企业自行完成,但大部分仍需依赖公共交通运输业。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相比,运输需求具有广泛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需求。
2. 运输需求的多样性
货物运输服务面临着种类繁多的货物。由于货物在重量、容积、形状、性质、包装上的差异,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石油等液体货物需用罐车或管道运输,鲜活货物需用冷藏车运输,化学品、危险货物、长大货物等都需要特殊的运输条件。对于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是多样的。运输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积累,还包括对安全、速度、便利、舒适以及物流效率等方面的质量要求。
3. 运输需求的派生性
运输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派生出来的,那么这种需求就被称为派生性需求。运输需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派生性。货主或旅客提出位移要求,往往是为了实现其生产、生活中的其他需求,而空间位移只是其中必要的环节。
4. 运输需求的空间特定性
运输需求是对位移的要求,且这种位移是运输消费者指定的两点之间的有方向性的位移。这意味着运输需求具有空间特定性。这一特点构成了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流向和流程。流向指的是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地理方向,即从哪里到何处;流程则是指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移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对于货运来说,运输需求在方向上往往是不平衡的,这是造成货物运输量在方向上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 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
客货运输需求在发生的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周末和重要节日前后的客运需求会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市内交通的高峰期是上下班时间,蔬菜和瓜果的收获季节也是这些货物的运输繁忙期。这些反映在对运输需求的要求上,就是时间的特定性。运输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平衡会导致运输生产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此外,运输需求对运输速度也有要求,即运输消费者对运输服务的起运和到达时间有特定的要求。
6. 运输需求的部分可替代性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运输需求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如人的位移不能替代货物的位移,北京到兰州的位移不能替代北京到广州的位移,水泥不能替代水果。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以对某些不同的物质位移做出替代性的安排。例如,煤炭的运输可以被长距离高压输电线路替代;在工业生产方面,当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分离时,人们可以通过生产位置的确定在运送原料还是运送产成品或半成品之间作出选择。这种部分可替代性是区位理论解决选址问题和国民经济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同样,现代通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替代人员的一部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