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太监在妃子鞋里放苍耳,这样有哪些用意和妙处

admin

在殿宇林立的皇宫中,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妃子、宫女和太监。而宫中很多的重活都是由太监完成,太监伴随着整个封建王朝,在汉朝的时候,太监机构正式确立并不断完善,前朝也有太监,但是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汉朝之后的历朝历代,在统治者的眼中,太监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下人这么简单,尤其是在明朝,太监这个群里拥有很大权力,而之后的几个朝代里,太监的角色的权力几乎没有空档期,甚至在清朝还设置了太监十三衙,可以说这是太监在历舞台上登峰造极的时刻。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太监这个群体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在现代人看来,太监制度是很不人道的,不过在封建王朝中,很多平民的孩子都以进宫做太监为荣,也许这只是自我安慰罢了,毕竟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平民几乎什么选择的权力,家中过于贫苦就选择把男丁送进宫里。而净身这一项就会让很多人丧生,毕竟在古代,医疗技术还不是那么的发达,伤口感染很难避免,而成功渡过伤口愈合期的太监实属幸运。

太监的往往需要照顾嫔妃,一般嫔妃的地位要是高的话,太监的权力就比较大,要是能做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权力就更大了,很多时候皇帝都会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在封建的观念里,太监本身没有后代,所以不会担心会谋私利,正因如此,很多皇帝面对太监都放松了警惕,有的甚至直接赋予太监重大权力,所以太监乱政的情况就出现了。

其实大多数太监的命运是十分凄苦的,在皇宫中需侍奉主子,一旦犯了错就会人头落地。根据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回忆,他的一生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般风光。除了皇宫外,一些齐王府也是有太监的,孙耀庭一开始并不在皇宫,而是在载涛贝勒府里面做事,后来宫中缺人手就去了宫中,孙耀庭能够去宫中全凭师父,要不是师父的介绍,他也不会有进宫的机会。

这次进宫,孙耀庭有幸侍奉端康皇太妃,这可是很多太监想都不敢想的,侍奉皇太妃是很大的福分,刚进皇宫的时候,宫中就给孙耀庭十块现大洋,让他买几身得体的衣服,孙耀庭这才意识到什么是"荣华富贵",孙耀庭的家人知道后也很高兴,毕竟是在皇后身边,这是很多平民所不敢想的,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在皇太妃身边侍奉也不很艰辛,事事都要考虑周全还要时刻看主子的眼色。孙耀庭在回忆中说自己十分感谢师父,要不是他,自己也不能进皇宫,虽说皇宫规矩严,但是比在贝勒府里面待遇要好,贝勒府的工作很累而且工钱低,侍奉皇太妃不是什么体力活,所以相对轻松一些。有一次师父换鞋时候,孙耀庭看到师父的鞋里面像是有什么东西,一看居然是苍耳,上面长满了刺,原来师父是为了在侍奉主子时不打瞌睡才想出这么个办法。

这让孙耀庭联想到自己之前侍奉皇太妃的时候因为犯困被总管打的事情,后来就效仿师父,在鞋里面也放了一个苍耳,这样以后就不怕犯困被打了。后来清王朝覆灭之后,孙耀庭作为太监跟着溥仪去了东北,这次主要是为了侍奉这位末代的皇帝。

说起侍奉皇帝,他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溥仪的脾气比较古怪,一旦侍奉不好就会受到打骂,此时太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经不起这么折腾,后来得了病,那时候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帮着孙耀庭检查身体,最后得出这样的结果:肝硬变。孙耀庭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病,根据日本医生的介绍,这种病需要隔离,就这样,孙耀庭离开了东北,离开之前得到五百块大洋,这也是他身上最后的积蓄,他来到北京,过了好几年流浪的生活。

作为太监的他没有后代,父母也在战乱中失踪了,幸好身上还有钱,这几年他没有住所,每到一个地方就找庙宇,在庙里面休息,这段时间他知道了什么叫做无家可归,什么叫做无依无靠了。再后来解放之后,国家找到孙耀庭,给了他住所,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就专门派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而在国家的照顾下孙耀庭也活到九十四岁的高龄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