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最重要的方式是预先控制。
讲卫生是在患病或治病之前获取控制信息预防疾病的,所以这是预先控制。
最理想的控制莫过于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预先控制的意义。在控制工作中,只有当人们能够对于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觉察并及时采取措施时,控制才能获得最优效果。
扩展资料
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
1、预先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2、现场控制:又称过程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3、成果控制:又称事后控制,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控制的目的
1、限制偏差的累积以及防止新偏差出现:偏差随时出现,但都在计划允许的范围,一旦出现不可逆转的偏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放大,到最后会可能出现计划的失败。
2、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控制工作,使得组织活动在维持平衡的基础上,螺旋上升,即适应环境变化,取得管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