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的目的:
1、改善流动性。一般颗粒状比粉末状粒径大,每个粒子周围可接触的粒子数目少,因而黏附性、凝集性大为减弱,从而大大改善物料的流动性,物料虽然是固体,但可使其具备与液体一样定量处理的可能。
2、防止各成分的离析。混合物各成分的粒度、密度存在差异时容易出现离析现象,混合后制粒或制粒后混合可有效防止离析。
3、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的黏附。粉末的粉尘飞扬及黏附性严重,制粒后可防止环境污染与原料的损失,有利于GMP的管理。
扩展资料:
常见制粒方法的特点:
1、湿法制粒:流化床制粒。
流化床制粒过程中微粒长大的机理分为:包衣长大和团聚长大,包衣长大是指粘合剂以雾滴形式铺展在颗粒表面,层层包裹,使颗粒长大;团聚长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颗粒由粘合剂形成的液体桥或固体桥而团聚在一起,使颗粒长大。
2、干法制粒:
干法制粒是指在制粒过程中,粉末通过施加外力而压紧为密实状态,产生稳定团聚的力有:絮团的桥连力、低粘度液体粘结力、表面力和互聚力。颗粒团聚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施加外力的有效利用和传递,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颗粒物料的物理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