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把补助收入分设“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两个总账科目核算。在“事业支出”总账科目下,按经费性质分设“财政补助支出”和“非财政补助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核算。在净资产中分设“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等科目核算。
对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实施部门预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体现了“各级 *** 、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不得擅自改变预算支出的用途”,“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法规精神,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现代财政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和分配等财会管理行为,促使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部门预算制度下,部门预算只是对部门所属各预算单位预算的指导汇总和监督,具体编制和执行的主体则是每一个预算单位。
国家实行一级 *** 一级预算制度,即事业单位按所属 *** 层级和预算层级分类,在同一级 *** 预算层级内,各独立核算的预算单位分别编制单位预算,按规定程序报主管部门(一级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汇总审批,形成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下达到各预算单位后,由各预算单位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指标和用途执行。各预算单位分别与本级财政建立直接的经费领报关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的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把财政补助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第401号科目 财政补助收入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
为加强预算资金的核算管理,主管会计单位应编报季度分月用款计划。在申请当期财政补助时,应分“款”、“项”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报同级财政部门。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补助时,应按计划控制用款,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款”、“项”用途如需调整,应填写“科目流用申请书”,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使用。
2.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缴回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平时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
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4.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5.本科目应按“国家预算收入科目”的“款”级科目设明细账。
第403号科目 上级补助收入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2.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级补助收入”。
3.年终将本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事业结余”科目。
4.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
联系就是都是属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咯
区别就是来源渠道不同
来源财政的就是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
来源上级的就是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拨款
事业收入就是事业单位在开展专业业务的收入
业务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获得收入
附属单位的就是附属于事业单位的单位的交款啦
就是这样咯
需要。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l)财政补助收入,即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 (2)上级补助收入,即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 (3)拨入专款,即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指定用处的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 (4)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展开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事业单位收到的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不含用于自筹基建部份)和部份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5)经营收入,即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以外展开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 (6)附属单位缴款收入,即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7)其他收入,即事业单位获得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8)基本建设拨款收入,即国家投资于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拨款。
上交财政资金待财政局返还后,计入相关收入科目。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财政局拨入医院的经费等资金,不存在上交问题。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从管理部门获得的资金,不存在上交问题。
其他收入也不是核算上交财政局资金的。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在我国传统的预算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下,该资金也称为经费,收到的该笔资金称为拨入经费。
非同级指不是由本级财政局下拨的收入,比如上级主管单位给的工作经费,同级行政部门给的帮扶资金等。
首先,明确两者的概念和性质。上级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用于补助正常业务资金的不足;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
其次,根据上述定义分析得出,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只有事业单位才涉及。
二者资金来源不同。
公共预算收入是事业单位收到的本级财政地方公共预算收入资金,一般指本级财政上缴中央和省级财政后剩余的财政收入资金。
上级补助收入是上级财政部门或其他部门拨付的补助资金,一般为专项资金,有专门用途。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401号科目 财政补助收入
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2月财政部令第8号)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一般预算收入、基金收入主要是按照《 *** 收支科目分类》划分的。
一般预算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各项工商收入、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纳入预算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其它收入等。 一般预算收入是地方 *** 收入的“真金白银”,这个数字比较实在的一个指标。
基金预算收入主要包括是按规定收取,并有指定用途的 *** 性基金预算收入等。比如,土地出让金收入,就是要用于土地开发整理方面的专项支出。电力附加收入主要用于电力方面的支出等等。
上级补助收入顾名思义是上级财政部门给的补助,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和专项补助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中提出专项支出后可以统筹安排的财力。来源有上级一般转移支付收入和地方本级的税收收入及“收支脱钩”后的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入。
除了以上口径,还有大口径财政收入,里面还包含了从地方产生的要划归为中央收入的那一部分。分税种比例不同。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实施的是分税制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