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是弊大于利的: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是中学生。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身心都快速发育的阶段,好奇心强。中学生好感情用事,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计自制力。当他们上网接触到不良信息事,由于缺乏自制力,会逐渐接受,是他们产生一种定视思维,并逐渐形成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学上往是聊天、玩游戏,甚至一上就是4-5小时。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中学生上网却置学业于不顾,这就在本质上产生了中学生上网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了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中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端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第一, 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上“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赛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量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 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 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四, 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系统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和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所以,上网弊大于利!谢谢
我的观点,是弊大于利.
因为网络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吸引和诱惑, 游戏,色情,暴力,欺骗, 由于人好奇心理, 这些涉及面广泛的社会现象和负面信息, 容易侵蚀人的心理, 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中学生, 就算是成年人也逃脱不了部分诱惑。 并在网络上很多东西看到之后有些恐怖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网络中就是存在着你现象不到的东西, 色情(所谓的顶级:变态、恶心) 暴力(所谓的顶级:恐惧、触目惊心、解剖实况记录等等) 这些东西如果让中学生看了, 对他们的心理发育和生活学习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纯粹是展示人间的丑恶百态, 毫无教育和指导意义, 就像吸毒的人也想你也去吸毒一样, 一百个罪恶就有可能引发至少一个新的罪恶.
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
第一,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第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经过几年的观察,我们认为就目前现状看,网络环境不好,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网络上又缺乏有效的管理,青少年自制力不强、明辩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家长、学校又没有条件及时有效的正确的指导和监督,他们上网寻求知识,有意识提高自身技能的人不多,除了玩游戏就聊天(当然这里排除进入网校学习的学生,因为他们有计划有指导),很容易成隐,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一旦成隐之后,很难矫正,分散了他们的精力,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严重者葬送前途荒废学业,至于上网有利的一面,我们想等你学业有成之后,再上网也不迟,反之,你荒废了学业,以后可能连上网的条件都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