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用中医的思维去预防乳腺癌

admin

1. 传统中医并无乳腺癌的病名,但有类似的记载。乳腺癌属于中医学的“石痈”、“乳核”、“乳痞”、“乳岩”、“乳痛坚”、“妒乳”、“乳毒”、“乳疽”、“石榴翻花发”等范畴。

2. 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发生癌变的疾病。乳腺病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3.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皇帝内经·九针论篇》提出外邪六淫停留经络而成瘤病的病理机制,特别是乳腺肿瘤,多因肝经不通,外邪侵袭所致。《诸病源候论》亦明确指出外界因素邪气致病的病理机制。外邪乘虚入内,结聚于乳络,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痰浊内生,乳腺癌乃成。中医学对乳腺癌于精神因素的因果关系早有认识,认为七情精神状态异常,可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饮食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酿痰生热,以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行,气滞,痰凝、血瘀等导致的病理产物滞于乳络而为病。此外,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体质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4. 总之,中医学在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对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有其独特的认识,认为外邪是乳腺癌发病的条件,决定因素是内因,二者合而为病。在正气虚衰的情况下,即气、血、阴阳俱虚,同时气郁、痰浊、淤血、热毒等邪气盛实的基础上,产生阴虚致实,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过程,以致气滞、痰凝、血瘀、邪毒内蕴,结滞于乳络而成乳岩。尤其晚期乳腺癌患者常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造成气血两虚。正虚则邪盛,使癌瘤进一步扩散。故中医学认为脏腑亏损、气血不足是乳腺癌的重要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