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盐水炙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溶化食盐时需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但也要视药物的吸水特性而定。过多的水会导致盐水无法完全被药物吸收,或者药物过于湿润不易炒干;若水少,则可能无法均匀拌匀药物。
对于含有黏液质的药物,如车前子和知母等,需特别处理。这类药物遇水易粘连,盐水不易渗透。因此,应先使药物质地变得疏松,再喷洒盐水,这样有助于盐水更好地渗入药物内部。
盐炙过程中的火力控制至关重要。通常,应该选择小火,特别是当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方式时。火力过大可能导致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在锅上,无法达到理想的盐炙效果。然而,对于杜仲这类特定药物,需要使用中火炒制,以确保达到所需的炒制程度。
大部分药物在盐炙后只需炒干即可,但也有特定要求。例如,杜仲需要炒至棕褐色,且容易断裂,补骨脂则需要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时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现代一些药物推荐盐炙,但对肾阳虚衰或脾肾阳虚的水肿病人,盐炙中药可能不适宜。水肿与钠离子代谢有关,医患通常会限制食盐摄入,所以对于这类病人,盐炙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