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方法

admin

放射免疫分析法是一种用于定量检测生物样品中特定分子浓度的实验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药学等领域。该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放射性标记物来增强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免疫分析法的测定原理、关键步骤以及标记抗原的常见放射性同位素。

在放射免疫分析法中,首先需要制备纯度高的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能够引发免疫反应、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中的蛋白质。半抗原是仅具有反应原性但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多糖、类脂和小分子物质。通过化学方法将半抗原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可以赋予其免疫原性,从而广泛应用于RIA技术中。常用的载体包括γ球蛋白、纤维蛋白、鸡卵蛋白、血蓝蛋白和各种甲状腺球蛋白。结合过程应确保半抗原结构稳定,载体蛋白不发生变性。

抗体是能够与相应抗原或半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在RIA测定中,抗体的敏感度范围由其特异性和亲和力决定。选择合适的抗体稀释度至关重要,低稀释度的抗体加入量越多,测定的敏感度越低,可测范围越宽。反之,若加入的抗体量较少,则测定的敏感度提高,但可测范围会变窄。

用于标记抗原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3H、125I和131I。其中,3H能够替代有机化合物中的氢,不影响原有化学性质。3H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低的能量,便于防护,常用的标记化合物包括3H环磷酸鸟苷、3H环磷酸腺苷和3H睾丸酮。125I和131I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标记方法简便,适用于多肽、蛋白质或小分子半抗原的碘标记。对于某些不能直接碘标记的半抗原,可以通过接上一个酪氨酸再进行碘标记,以减少标记抗原免疫化学活性的损失。

在RIA测定过程中,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或未知样品加入到一定数量的试管中,并与等量的放射性标记抗原和一定量的抗体混合。在特定温度下保温,待反应平衡后,使用适当的方法将结合的B(被标记抗原)和未结合的F(游离抗原)分离。通过测量放射性强度比B/T,可以构建标准曲线,并从曲线上查出未知样品的量。这种方法提供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和生物研究等领域。

扩展资料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放射性同位素体外微量分析方法。又称竞争性饱和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