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新学期开学分组、排座位创意集锦
一、暑假新学期玩转分组六创意
1、新入学一年级“缘分”分组
教师可将若干成语拆分成一个个字卡片,随机发给本班学生,手持卡片能组成一个成语四个小朋友,就是有缘,组成一个小组。
2、双向选择分组
首先是班主任1:1.5推荐组长候选人,组长竞聘演讲,学生投票产生组长,其次是将学生依据综合表现分为上中下三列(我们称之谓红苹果队、绿苹果队、青苹果队),最后釆取组长有权分别从上中下选择组员,组员也有权选择组长的双向选择制来组建小组。
3、初一新生性格互补分组
教师用色卡纸剪一些红、黄、蓝、绿颜色卡片,让学生凭自已第一感觉选择颜色卡片,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必须有手持红、黄、蓝、绿四色卡纸同学组成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
4、至少满足最低愿望初高中分组
首先让学生填报最想与谁同组及最不愿与谁同桌同学名单,教师保密。分组时尽量满足学生第一志愿,若实在不行,至少满足其与不喜欢学生分同一组。
5、初高中学习素质互补分组
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素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从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可以把相同思维类型的人分到不同的团队当中,做到“组际同质”;一个学习团队中会有几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可以“组内异质”,并且利于合理分工。
6、初三、高三学科同层分组
考虑到一些学校、班级、学科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现实,在复习课或毕业班升学复习阶段,也可采用优对优、中对中、潜能生对潜能生形式分组,但前提是首先要向学生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同时教师要设计好分层学习内容,做到设计形式分层、内容分层、练习分层、达标检测分层。
二、排座方法集锦
1、按学生的身高编排。按学生身高的高矮编排座位,这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一个小组中,将不同高矮的学生搭配适当,让个矮的学生排在前面,个高的学生排在后面,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和做到一点,并且时常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我是大个子我要照顾小个子,我应该在后面。
2、按学生的个性特点编排。学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个性千差万别,如果把性子较急,爱动的学生排在一起,每天的相处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怎样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打架的现象。如果把精力不集中、常说话、搞小动作的学生排在一组,这样就等于又给这些孩子提供了乱动的机会,从而影响到教学和活动效果。
3、按学生平时的表现编排。在给学生排座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平时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以保证小组间的实力的“势均力敌”。这样的编排,小组与小组间的悬殊不是很大,有利于各小组间开展各方面的竞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或分组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小组内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有区别、有差异的学生相互搭配,可以调动优带差的教育资源,在小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气氛,以达到最终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4、寻找同桌。后黑板上贴这样的“寻找同桌卡”,每张上面都认真地写着自己的优点,以及希望找到什么样的同桌。同学们仔细看几分钟并私下商量后,再进行选择。“找同桌”活动还是有一些限制性的,比如根据身高将48人分成A组、B组、C组3个组,大家只能在各自的小组里进行同桌挑选。“自己当主人找同桌”活动,不仅让所有的同学都找到了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同桌,也让学生更大方地秀出自己的优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同时,他们还能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
5、报志愿排座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同座。每个人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最想和谁成为同桌,选择三个人作为备选。这三个人一定是自己中意的,根据意愿,也分成首选、次选、备选,就像填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一样。还可以写出最不愿与谁同桌名字(教师保密)。尽量满足志愿,最低满足他不愿与谁同桌要求。
6、让“不待见”的座位可爱起来。班最后一排,各科课代表可以优先坐。在班上或家长会强调一点:最后一排的学生一般都是做事学习利索、悟性很高的,最后一排是教室里“压轴”的重要人物。慢慢地,原先声称孩子近视要排到前面的家长换了说法,还为孩子配了眼镜,抢着让孩子坐后排。班级的讲台边上有一个专属位置——“首席专座”,那些进步很快、表现不错的学生才有“资格”坐在这儿,一般一个月轮一次。设立之初,是考虑到班级人数为单数,总有一个学生落单没有同桌。现在这个位置却成为全班最喜欢的位置。
7、专题活动组织座。班级可设立“学习经验座”“即兴演讲座”“小博士座”(专门提疑难问题)“小法官座”(专门处理同学间的纠纷)“小故事座”(每周讲一个故事)“小诊所座”(专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包括对老师的建议)“悄悄话座”(与班主任谈心)等等。学生按学号,轮流坐这些座位,坐上哪种类型的座位就得负责一周班级的专题活动。
8、小学六年排座位建议:一、二年级男女搭配:一二年级的时候男生好动,女生比较文静,自控能力很好,可以有效综合。三、四、五年级男男搭配或女女搭配:到了三、四、五年级的时候,男女生之间开始相互排斥、掐架,甚至互打小报告。女孩子之间却是友谊最好的时候,她们会互相帮助;男孩子之间又会互相较劲,遇到啥问题,男生也会帮忙隐瞒,自己消化解决。六年级再男女搭配:这个年龄段,男生会在女生面前表现‘绅士’的一面,而女生也会在男生面前格外文气。在学习上,女生的细腻和男生的敢想敢闯又正好互补。有时候女生一句:“你作业怎么还没做好呀?”男生立刻认真地去完成了。比家长说、老师说,效果都要好呢。
9、秧田型。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是课堂教学最普遍的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秧田式”的模式,把学生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使讲台成为教室的中心。优点:便于教师管理 教室整齐划一,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秩序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大班授课最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随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作用。缺点:不利于师生交流。其课堂布局过于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既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形成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师生交往和学生讨论合作。师生互动具有“教师→学生”的单向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进行反馈的频率。有老师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秧田型”的课堂座位排列。在这种空间形态中,学生相互干扰少,听课注意力容易集中。从教师来说,也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利于进行系统讲授。”
10、分组模块。这种模式类似于“团团坐”,与秧田式不同,改变了学生看着学生的后背的方式,面对面围桌而坐,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优点:增强学生间互动合作。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缺点:老师监管较难。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很难到位。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开小差。生理方面,不良的坐姿、肌肉的松弛、突然的扭头不仅会造成精神的涣散,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视力,甚至增加一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老师说:“我觉得小组式排列法比较好,我会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探讨性的实验,这样的排列方法最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11、餐桌式。学生们面对面而坐、时不时互相讨论、老师则拿着课本“全班绕”。课桌椅按照长餐桌的形式摆放,所有学生都是面对面坐着听课的,以方便自由讨论。优点: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但方便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最“实惠”的还是解决了老师、校长开学排座位的烦恼。老师讲课全班绕的模式,完全不存在前座、后座的不公平。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缺点:分散学生注意力。“餐桌式座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方式虽然拉近了学生与学生的距离,但也方便了学生间的闲谈,个别差点的学生更是有了依靠,容易养成惰性。有老师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