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肚祛腥
牛肚加食用碱、白醋(2500 克牛肚加 250 克食用碱、300 克白醋)揉搓,去掉粘液后加面粉 500 克,继续揉搓(加面粉可以使原料不发乌,还能去掉原料的异味),最后用清水冲漂 20 分钟至无碱味,捞出即可烹调。
刚刚取出的牛肚一般是黑色的,俗称黑毛肚。市面销售的黑毛肚有水发和未水发的两种。两种相比,水发黑毛肚质地比较脆,但弹性较差,而且没有亮度,色泽黑中带白,品质明显不如未水发品。黑毛肚经过汆水、去黑膜后即成白毛肚。白毛肚也有水发和未水发两种。水发品质地比较脆,弹性也较差,亮度非常高,品质也次于未水发品,所以一般我们都挑选未水发品。很多不法商贩为了提高白毛肚的白度,用双氧水浸泡,这种毛肚色泽非常白,同时毒性也非常强。
二、牛肺祛腥
将牛肺的肺管插在水龙头上冲至膨胀,倒出水后继续冲漂 1 个小时至无血水,待色泽发白时,即可用于烹调。烹调前,加入少许葱段、姜片和料酒汆水,祛腥效果更好。
挑选牛肺时,一定要选择表面光滑、洁净,色泽发红,表面没斑点的。有斑点的牛肺内含有淤血,所以腥味非常重,不容易祛除。牛肺多用来炖汤,也可用于煲、烧或炒。
三、牛板筋祛腥
牛板筋是牛脖子上的一条软筋,也是连接全身运动肌肉的主大筋,一头牛身上只有一条,平均一百多千克的牛只有不到 1 千克的牛板筋。牛板筋质地坚硬,不易煮熟。烹调前,应先将牛板筋边角的油撕去,然后用流动水冲漂 1-2 小时,至无血水后捞出,放入高压锅内,加葱、姜、黄酒、花椒、八角、盐、小苏打(2500 克牛板筋加 15 克小苏打,小苏打可以加速牛板筋的成熟)和清水大火烧开,改小火加热 40-60 分钟。取出牛板筋后,可用来制作干锅菜、红烧菜、凉拌菜、烧烤等。如果采用烧烤的方法,牛板筋的压制时间可以缩短到 30 分钟。
四、牛肠祛腥
用剪刀剪开牛肠,先用刀刮净肠壁上的肥油,然后加食用碱、白醋(2500 克牛肠加 250 克食用碱、300 克白醋)揉搓,去掉粘液后加面粉 500 克,继续揉搓,最后用清水冲漂 20 分钟至无碱味,捞出即可烹调。汆水时,一定要加入少许葱段、姜片、料酒、八角、白酒。牛肠的成熟时间较长,一般为 40 分钟,如果采用高压锅压制,上气后再加热 5 分钟。牛肠适合制作煲菜和干锅菜。
五、牛肝祛腥
牛肝的应用不同,祛腥的方法会有所差别。如果采用炒的烹调方法,应先将牛肝洗净,切成柳叶片,放入容器内,加入葱姜水(没过牛肝)、花椒粒和盐,浸泡约 30 分钟,捞出后吸干水分,加生抽、味精、生粉上浆。炒制牛肝时,一定要采用猛火快炒的方法,否则炒好的菜肴容易出水。首先,滑油时油温要六七成热时下锅,3-5 秒后立即出锅。其次,炒制时,待配料和调料都已经下入后再放入牛肝,炒制时间不超过 15 秒。
六、牛尾祛腥
市面销售的牛尾有带皮和不带皮的两种。如果是带皮牛尾,烹调前应先用火烧焦牛尾的表面(不能把皮烧裂),然后用刀刮净焦面,直至无毛,再放入水中,加入少许葱段、姜片、料酒,浸泡 1 个小时至无血水,取出后用刀刮干净,即可烹调。由于牛尾的腥味比较小,所以无需过多的祛腥处理。如果是不带皮的牛尾,直接加水和葱段、姜片、料酒浸泡即可。
牛尾应用前会分成基部、中段、尾部三段。我认为牛尾基部胶原蛋白最多,最适合用来熬汤,而且汤以原汁原味最为可口。牛尾中段形状完整,非常适合制作红烧、铁板菜,菜肴口味非常浓郁,如“沙茶牛尾煲”。尾部质量最差,一般用来制作“黑椒牛尾”、“椒盐牛尾”。
七、牛肚领祛腥
牛肚领是牛肚的中间部位,质地非常脆嫩。处理方法:取石灰 100 克用 1 千克热水化开,放入牛肚领泡 2 小时,捞出后用刀刮净黑皮,再用流动水冲掉石灰味。烹调前,将牛肚领放入锅中煮 20 分钟至五成熟,捞出后片去油筋,再入锅中,加葱、姜、八角、花椒、黄酒煮烂,在原汤中泡 2 小时即可。牛肚领最适合用于爆炒,而且风味多以酸辣味为主。烹调时最好放入少许蒜粒,能起到祛腥的作用。
八、牛蹄祛腥
牛蹄也是富含胶原蛋白的原料之一,处理前,应先用火燎净毛,刮洗干净后入开水锅中略汆,然后加清水、葱、姜、干红椒、八角、花椒、香叶,小火煨至熟烂即可。取出后将牛蹄上的肉片下,用于制作牛蹄煲。
扒也是制作牛蹄常用的烹调方法,处理时需要注意一点:牛蹄多在 1500 克以上,故成熟时间在 3 个小时左右。由于烹调时间非常长,所以牛蹄的表面容易散烂。因此,烹调时一般会用筷子将牛蹄固定,用纱布将牛蹄包好后,再用线缠绕,这样就能保持完好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