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是古代的音乐行政机关这句话是对的。
乐府本是秦汉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一方面为文人创造的诗歌制谱配乐并演奏,一方面采集民间歌辞。魏晋以后也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官署的名称,一变而为诗体的名称。作为诗体的名称,乐府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狭义的乐府指汉以来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制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包括那些并未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拟乐府体裁的作品。现存的两汉乐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
乐府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主要以叙事为主,故事性较强;常用比兴和铺陈手法,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形式自由,句式多样,参差错落,不拘一格。语言朴素、生动,多口语化,感情强烈真挚。
多数为现实主义,但有些作品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战城南》。汉乐府中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次是《陌上桑》。汉代乐府的民歌,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有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而以叙事最为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紧凑,形象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