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什么叫肌紧张

admin

肌紧张即缓慢持续前拉肌肉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如果此时于某一肌肉内注入局麻药或切断相应的脊髓后根以消除肌梭传人冲动,则该肌的僵直现象即消失。可见去大脑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或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inhitory area),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分;后者称为易化区(facilitatory area),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分、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核群等部。与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

除脑干外,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等区域也有抑制肌紧张的作用;而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等部位则有易化肌紧张的作用。这些区域的功能可能都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抑制区和易化区来完成的。去大脑僵直是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人类也可出现类似现象,当蝶鞍上囊肿引起皮层与皮层下失去联系时,可出现明显的下肢伸肌僵直及上肢的半屈状态,称为去皮层僵直(decoricate rigidity),这也是抗重力肌肌紧张增强的表现。人类在中脑疾患出现去大脑僵直时,表现为头后仰,上下肢均僵硬伸直,上臂内旋,手指屈曲。出现去大脑僵直往往提示病变已严重侵犯脑干,是预后不良的信号。

从牵张反射的原理分析,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有两种:α僵直和γ僵直。前者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而后者是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传人冲动增多,转而增强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实验证明,在猫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造成去大脑僵直时,如切断动物腰骶部后根以消除肌梭传人的影响,则可使后肢僵直消失,说明经典的去大脑僵直主要属于γ僵直;如果在上述切断后根的去大脑猫,进一步切除小脑前叶,能使僵直再次出现,这种僵直属于。僵直,因为此时后根已切断,γ僵直已不可能发生。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切断第8对脑神经,以消除由内耳半规管和前庭传到前庭核的冲动,则僵直再次消失,说明α僵直主要是通过前庭脊髓束而实现的。而γ僵直则主要是通过网状脊髓束而实现的,因为当刺激完整动物网状结构易化区时,肌梭传人冲动增加,由于肌梭传人冲动的增加可以反映梭内肌纤维的收缩加强,因此认为,当易化区活动增强时,下行冲动首先改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