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建立长效组织机制,追求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维持各关联方之间的动态平衡。公司力所能及地使股票价格服务于整体战略目标。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主动地运用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公司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主要内容包括创造、实现和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密切相关,市值管理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专注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创造价值,还致力于价值实现。
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强调价值创造。企业聚焦于股东价值创造能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股东回报是优先考量,因为只有保证股东的足够回报,公司才能吸引资本市场,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因此能从公司持续发展中受益。
市值管理可能存在误区,市值变化受市场影响,市值体现公司价值的集中体现。股价变动由内因(股票内在价值)和外因(市场对内在价值的发现与认同)共同影响。价值是基础,价格体现价值,价值好的股票理论上价格也高,没有价值支撑,即使出现好价格,也不可能持久。同时,市场因素也会影响股价。
市值差别主要由股价差异引起,真正决定市值的是影响股价的深层价值因素,如盈利能力、成长前景、行业地位、团队素质、治理结构、运营规范、战略思路、投资者关系等。市值管理关注股价,但不等于直接管理或操纵,管理重心在于决定价格基础的价值。
市值管理需要考虑市场因素,但不是简单地迎合市场。市值管理是价值管理,重视决定价格基础的价值。市值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引导而非被动。
市值管理的目标不是追求股价的最高化,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也不等同于股价最高化。价值管理通过科学专业方法与工具提高股东收益,收益主要反映在企业股票市值上。良好的价值管理体现在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同,获得机构和中小投资者的认可,市场认同公司保持业绩增长、维持估值目标。
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对上市公司影响巨大,市值管理是公司经营哲学和理念的转型,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在新制度环境中,市值管理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引发一系列变化,包括经营思维、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
市值管理对资本市场影响深远,全流通使所有股票上市流通,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恢复,投资者根据预期评估上市公司价值,决定买卖。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市场行为更理性,估值更接近实际价值。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增加,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成为目标,市值管理能避免市值被低估,推动上市公司发展。
市值管理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功能恢复,市值表现真正反映公司、行业乃至整体经济状况。市值管理促进资本合理配置,资金流入股市,增加市场容量,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成本降低。资本配置功能完善,投资者在不同行业间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
市值管理存在挑战,我国股市发展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全流通带来利好,市场容量扩大,定价机制恢复,投资者行为理性,但仅依靠市场手段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国家需完善立法,规范行为,建立透明信息披露机制,为市值管理建立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