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企业不能被动地等待员工主动忠诚,应从员工入职时就要按照既定程序或方法,有意识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忠诚度。
1.企业要有主动培养员工对企业忠诚的意识。企业应按照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所需,建立一整套培养忠诚度
的体系,这个体系需要依靠各项制度来支撑。同时,企业的各层级领导也应具备有意识的培养意识,在平
时工作中,有意识的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特别是员工的直接领导。
2.做好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工作。工作说明书应内容清楚、责权明确。在界定工作时,应尽量使用专业的词
语来描述工作的目的和范围、责任权限的程度和类型、技能的要求,并且能随企业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可
以尝试建立工作特性模型和工作设计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及时对员工工作内容、任职资格等作出适合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整。为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度,可以采用工作丰富化和自主性工作团队,引入员工参
与管理等方式。
3.加强与完善员工关系管理。在涉及员工关系中的晋升、调动、降职、辞职、辞退、纪律处分等工作时,要
尽可能的避免由此带来对相当部份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可以考虑利用下列各种机会来培养和增进员工对企
业的忠诚:
一是利用好新员工加盟企业的时机。可以根据员工的具体岗位设计一套推荐方案,在新员工熟悉环境的同时,让其他员工第一时间了解他的详细情况。这样,就能够尽可能快地消除新员工的局促感,在感受得到老员工、新环境认同的同时,建立对他们的认同感。
二是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现代企业都有严密的内部分工、严明的组织纪律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些约束性的内容应该在出台之前充分征求各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在确定了其合理性之后,才可能得到员工的认可;即便没有采纳员工的意见,也应该通过公开场合作出相应的解释。这样,才能变“要员工去做”为“员工要去做”,并令员工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
三是决策或评价公正、公平、公开。员工对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岗位工作、工资收入、奖惩情况、地位作用等方面是非常敏感的,管理者在做这些方面的决策或评价时一定要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以事实说话,依数据评价,以德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得到员工对于结果的认同,从而培养出一种彼此尊重、信任、理解、包容、团结互助、通力合作、身心愉悦的和谐氛围。
四是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员工而言,在自己职位上能够发挥出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业务是企业对其认可与否的表现之一;反过来,员工也将这种认可程度作为自己对企业认同感高低的基础。因此,适时地将最困难、最光荣的重要工作交给员工,尽最大努力支持员工,安抚和鼓励员工的失败,充分给予发言的权利等手段,都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五是要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给员工机会展示才华,是令员工感受自身价值的途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做出成绩的时候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员工有了成功的经验,有助于他们树立工作的信心,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六是为员工提供交往、交流的机会。定期组织晚餐会、舞会、体育比赛等类似社交活动,可以给员工提供发展个人关系、职业关系的场合和机会。丰富多彩的企业社交活动,在促进员工内部相互认同的同时,也会获得员工的赞同,从而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
4.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为保证薪酬体系的客观公正性,企业要尽可能做好薪酬调查和工作
分析工作,这样制定出的薪酬体系较能符合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实际情况,员工也就明白本人处在什么岗
位,应拿什么工资,如要拿更高的工资,应该怎么做。如宽带薪酬、股权计划、利润分成分享等,是近年
来一些企业为了增强员工忠诚度采用的一些新的薪酬体系。
5.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互补。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动机是互补的,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发生大
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通过表扬与批评,促使员工去追求符合企业要求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对其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另一方面,要引导员工对其所从事的某项工作发生内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的工作。
一方面,企业通过各种外部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动机,影响员工行为。常见的激励方式包括物质奖励、福利、晋升、表扬、批评、惩罚等等。这些激励方式都是外附性的,是附加于工作以外的。另一方面,企业力图促进员工的成就感,激励人们把注意力聚焦在工作内部。工作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内部激励。相对来说,内部激励较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