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民国时期山东行政区划民国初年

admin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山东行政区划沿袭清朝制度,分为3道、10府等。1913年,北京政府废除府州,改设道县三级,山东调整为4道,共辖107县。1914年,内务部改名区,济南道、济宁道等名称调整。各道管辖的具体县列表如下:

济南道:历城县、章丘县等27县

济宁道:济宁县、滋阳县等25县

东临道:聊城县、堂邑县等29县

胶东道:福山县、蓬莱县等26县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废除道制,保留省县两级。1928年,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后迁往济南,济南和青岛成为特别市。1932年,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又颁发相关条例,将全省划分为12个行政督察区,但实际设立的只有部分。1937年七七事变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数量和区划有所变动,1945年何思源任主席时,调整为鲁北、鲁西北等6个政府办事处和1个行政区、2个特区。1946年至1948年,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最终济南、烟台等成为省辖市,1948年6月,鲁东、鲁西南行署撤销,行政督察区数量显著减少。1948年9月济南解放,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结束。